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

2016-05-28 08:38宗海焕李鹏贺莉
考试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宗海焕+李鹏+贺莉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较高职业素质、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1.引言

经过调研评估,我校于2000年提出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至今已有11届毕业生,累计人数1500多人。本专业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需求,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调整专业方向,进行专业改革。本专业自设置以来,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均较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1],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近三年来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力改革,初步完善并创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制订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指挥棒[2],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甚至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学校、电力工程系及专业负责人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国家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召开产教结合指导委员会,会议中听取各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定位、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然后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专业设置的课程及各课程标准。

2.2校企合作确定专业定位

通过调研,对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产教结合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明确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的行业主要是电力行业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对应主要企业和岗位是发供电企业的电气运行、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和维护岗位等,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的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岗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调试岗位等。

明确了专业定位,根据本专业主要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例如,其中职业岗位之一为维修电工,本职业岗位定位为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其典型工作任务是继电控制电路装调维修、自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和基本电子电路装调维修,工作内容主要有:熔断器、断路器、接触器、热断电器、中间继电器等器件的选择,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启动电路的安装、调试、运行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安装接线,用基本指令编写程序,掌握用编程软件从可编程控制器中读取、下载、运行程序,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对波形的幅值、频率进行测量,进行单相晶闸管整流电路、RC阻容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

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产教结合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中、高级电气工种职业资格能力标准,按照学生学习特点、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工学结合、三步对应、三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的五要素。

三步对应,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力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对应,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相对应。三段推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安排教学。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主要安排中、高级电气工种的专业理论基础学习;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期,以中、高级电气工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内容;第三阶段安排在第五、六学期,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学习内容。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实训、参观、实习及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开放式教学,以产教结合的方式,将人才培养置于工程环境中。实践教学中,通过校内实训进行工程模拟训练;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重视毕业生就业前的实习,通过职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兼顾。

2.4构建课程体系

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3]已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接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双证书”制度,构建课程体系[4]。

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为:

(1)通过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岗位。

(2)解析主要岗位,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及建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参照各主要岗位技术规范和典型任务的作业标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及建议,确定专业核心能力。

(4)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要形式,构建课程体系[5],制订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计划。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设置思路是以电力为依托、以控制为主线,因此本专业课程设置要同时满足电力和控制两大方向的需求,主要包含公共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四个模块。本专业实践教学实践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实践手段分为三类:一类是与配合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课程,主要指课程实验或上机;另一类是学习领域类课程,即实训课程;第三类是提高学生对现场认识、增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的实习类。

通过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为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奠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现场实习,学生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亲自体验生产过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的成功就业增添筹码。

3.结语

我校是电力行业办学,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力和控制两条线并行,近两年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加快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电气类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赵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高等教育,2011.

[3]李法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设计与实践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32):92-93.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5]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