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路径初探お

2016-05-30 10:48解本康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念创新声乐教学

解本康

[摘要]随着艺术类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正在向理念创新模式迈进,为了快速填补声乐人才匮乏的漏洞,满足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加强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声乐教学作为声乐人才培养的三大摇篮之一,在声乐教学领域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从而为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理念创新;声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11-02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1声乐教学主体的教学特点和现状

声乐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为声乐教师和音乐学院,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声乐院校是声乐教学体系的设定者,《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揭示了高师声乐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笔者总结的声乐教学主体的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声乐课程设置模式单一,但已初步形成教学体系。例如,民族声乐在教学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而且与此相匹配的教学配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式都已经基本恒定。

第二,教学形式沿用原声乐专业教学理念。对院校声乐教学体系的设定多套用原声乐专业的教学体系,缺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创新。

第三,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有待提高。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拓展,青年教师的比重不断增加,部分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由于其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加之受传统声乐教学体系的多年熏陶,因此时下热点的专业知识无法快速得到更新。

第四,声乐教学的软、硬件配备标准参差不齐。由于大多音乐学院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在声乐教学方面的师资配备、教材配备以及学时设定上存在差异,难以统一教学配备标准。

第五,声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多变性。声乐教师作为声乐教学活动的贯彻落实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增加二重唱、三重唱等训练方式。

第六,声乐教学目标的设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是声乐教学目标设定的根本出发点。

2声乐教学客体的声乐演唱特点和现状

声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客体为声乐学生,声乐学生是声乐教学的目标受众,其声乐演唱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声乐表演广度有限。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缺乏登台演出经验,演唱能力不够,因此声乐作品的规模、声乐表演的广度表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

第二,声乐演唱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学生在民族声乐方面的基本功不夠扎实,对各种发音都不能很好地掌握,从而使得演唱的质量较低。

第三,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学生在声乐演唱、音乐基础知识和表演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较为突出。

二、声乐教学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声乐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进行信息的反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了能够健全声乐教学体系,准确分析声乐教学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声乐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由于多数音乐学院受师资队伍、硬件配备以及经济实力的限制,因此在声乐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落后的教学理念不仅阻碍了音乐学院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限制了声乐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声乐教学体系的设置由于套用了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学科建设杂乱无章,各专业知识体系难以融会贯通。长此下去声乐专业学生的自身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都会受到限制,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2声乐实践教学课程对实践指导缺乏有效性

声乐教学模式是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导向依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各专业音乐学院的根本着力点。民族声乐培训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一方面,受到音乐学院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教学质量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的课程设置大多以“声乐讲座”、“声乐欣赏”等形式出现于人们的视野,这一教学模式的主动性较低,很难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从而无法达到较佳的实践效果。

3声乐教学内容的设定与职业需求脱轨

目前,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延续以理论知识传播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推陈出新,难以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发展动态,过于重视学生口腔、气息的训练以及难度较大曲目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学生对声乐驾驭能力具有较大差距,因此须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具体化、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有效弥补自身缺陷,缩短与市场职业技能需求的差距。

三、声乐教学理念的创新策略研究

《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确立了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目标,实施了先进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了高师声乐教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它是声乐教学理念创新的立脚点,笔者针对《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以下几点理念创新措施:

1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教学内容的筛选要从两个维度考量,即实用性和创新性。优秀的声乐教学课程的设置须经过市场调研来洞悉市场需求的侧重点,从而依据市场导向设定声乐教学的职业化拓展训练和课程培训,在强调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前提下,加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积极开展舞台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由理论向实践的融合、过渡和应用。另外,舞台表现力的塑造不仅要继承以往的表演经验,还要发挥创新精神,努力塑造、培养自身特色,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排他性。[LL]

2加强声乐教学的职业定位

声乐教学的特色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职业人,为了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各音乐学院都应该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杜绝其他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积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由于声乐教师是检验教学体系设置的重要指标,因此转变声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定位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理念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必须加强声乐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考核使其逐渐成为声乐教学结果检验的重要指标。

3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多种教学形式的互补融合

声乐教学形式多以“练声—唱歌—布置新歌”的循环模式为参照标准,而声乐教学方法多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成本,而且限制了学生的交流协作,为了缓解音乐学院师资不足现象,“集体课”“小组课”等群体性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模式的运用,一方面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观摩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学生的声乐演唱广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二重唱、三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发展。

4落实声乐实践活动,加快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声乐教学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因此为了实现声乐学员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声乐实践活动。专业的音乐学院作为声乐人才培养的摇篮之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和演唱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演唱方式的创新,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声乐实践活动,从而为声乐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结语

声乐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技巧,还要重点强调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声乐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教学实践协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挥民族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是推动声乐教学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 考 文 献]

[1]王国峰.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

[2]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7).

[3]李广达.关于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理念创新声乐教学
活用新课改理念,创新小语课堂教学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创新在于“理念创新”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