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之我见

2016-05-30 10:48李思婷�オ�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材家长教师

李思婷�オ�

[摘要]本文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通过教材的选用、教师的选择和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来具体加以阐述,以期对幼儿钢琴的启蒙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教材;教师;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35-02

钢琴教学中看似简单的启蒙教学,其实在学生的学琴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一个设计师设计楼房一样,谁都愿意在空白的纸上设计有自己想法的楼房,而不愿意去重新修建一个烂尾楼,那样会使工作更加的复杂和繁琐。钢琴教师也一样,都不愿意教有弹奏问题的学生,因为改正一个毛病远比建立一个良好的弹奏习惯而难的多。这就更加体现出钢琴启蒙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琴童数量逐渐增长,随着家长意识的增强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学琴的大军之中。初学者多数是四至六岁的儿童,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强烈的耐心与细心,对于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更加适合儿童学习,更能提高学习兴趣,更快地认识与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教材,为继续并更好的学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的选择

一直以来所采用“小汤”、“拜厄”、“车尔尼”等教材,似乎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地位,但是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这几本教材特别是“小汤”和“拜厄”对于4至6岁的儿童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过于枯燥和死板,不能很好地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的钢琴教育者们都在不断的探索,陆续也有其他类型的教材出版。在这里我想重点的谈一谈由詹姆士·巴斯蒂安和简·巴斯蒂安夫妇二人主编的《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这套教程有着独到的切入角度和特点,与传统的“汤普森”教学系列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这本教材并不是从认识五线谱开始的,而是从让孩子很直观地了解钢琴黑白琴键,通过两个一组和三个一组的黑键开始进入的。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在钢琴键盘上找到所弹奏的位置。并且可以随意进行高低运动,增加了弹奏的乐趣。教材的第二阶段仍然没有急于认识五线谱,而是通过音名进入的。4到6岁的儿童已经对于英文字母有了比较早的认识,所以通过英文字母形式的音名来弹琴,让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困难和复杂。其中有个5岁的小女孩,当我们的课程进入这个部分的时候,刚教完怎么通过三个一组的黑键找到A,然后按顺序就可以找到C,接下来很快的就能弹奏了,她惊喜地喊出“啊,这么简单呀!”很快她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的内容。这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学习真的是一种乐趣。从而为继续认识五线谱,弹奏五线谱上的旋律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一点来说,这套钢琴启蒙教材的确是值得我们选择运用的。另外教材中有很多生动的教学插图,并且多数都是彩色的插图,色彩丰富、鲜明,很容易吸引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弹琴。教材分类中的乐理部分,也是通过直观的图片形式开始的,并且和其他教材不同的是从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来开始进入的。让孩子首先掌握了音符的时值,就可以通过音名的标记,在白键上迅速地弹奏出乐谱。在这之后才加入五线谱的教学,但也仍然是以音名来标记,这样更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

在孩子认识五线谱之后,可以加入“小汤”、“拜厄”等教材。使孩子能够接触和体验更加丰富的音乐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对音乐的术语、视奏能力等的培养,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

二、教师的选择

周海宏教授认为:“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仅仅是好儿童器乐老师的一个指标,对于儿童器乐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清楚的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是以怎样的步骤与环节建立起来的,其中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步骤、哪一环节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以什么方法来解决。”当然,能够达到以上各项标准的教师并不普遍。然而,钢琴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对孩子要有耐心。虽然钢琴的学习内容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要同时兼顾诸多方面才能达到要求,实在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工作。教师就更应该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课堂上对孩子责骂,态度上不能粗暴。好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自身的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这也是为何钢琴要一对一授课的原因之一。

另外,教师应对儿童的心理有所了解。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更能让儿童快乐的接受钢琴。也就是说能够让孩子愿意去上钢琴课,愿意去练习,这一点至关重要。“鼓励与成就感是儿童器乐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责骂并不是有效防止错误的手段。以鼓励和肯定为基础,而以带有遗憾的口气指出孩子的不足,被证明是很好的方法”。可见,批评与责骂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只能引起恶性[JP2]的循环,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对于儿童教学方面就很有經验,并不是他的演奏水平有多高,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很了解孩子的心理,很清楚怎样的去鼓励和引导孩子,从而孩子见到老师就高兴就很开心,老师的要求就很乐意的去完成,当然完成作业的情况就很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觉。[JP]

三、家长的作用

在儿童学琴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可能过了刚开始的兴奋期,进入相对枯燥的练琴过程中就会出现懒惰、拖延甚至逆反的心理,这时家长要适当的引导并坚持,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有的孩子没有坚持学琴,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没有坚持,认为孩子不愿意练习就放弃了。更多的家长是采用强硬的措施,逼迫孩子必须每天练习,一有错误就马上指出,在孩子旁边时刻监督着,有时还不免出现因急躁与生气而责骂孩子的情况。家长的监督和训斥,使练琴活动成为孩子每日不断的痛苦经历。而要解决此类问题,形成良好的学琴状态的关键在于,家长必须摆正自己在爱子学琴活动中的位置,让孩子自己练琴,自己为自己的练琴结果负责。这样既能够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练琴,又能够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勇于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当然,也不是说让家长完全放手不去管他。可以采取一些鼓励和奖励的措施,合理地安排练琴时间。曾经有个家长就很会想办法,孩子有什么想要的玩具或是其他,可以提前设定好,坚持一天得到一个小红花,直到集满设定好的天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他的孩子对此每天能坚持练琴。当然孩子的目的是在得到玩具,而家长这样设定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让孩子养成每天练琴的好习惯。这个方法就很是见效,值得其他家长去借鉴。

家长究竟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作家韶华在一篇名为《成龙、成才、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大有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才”就是成为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当中干涉过多甚至一味的包办,既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促使他“成才”,也同样失去了孩子“成人”的作用。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充满关爱与欣赏的旁观者,出现问题时做一个耐心并善意的提醒者。让孩子在良好的心态下学琴,让孩子体验到学琴能够带来欢乐为目的。

[参 考 文 献]

[1][2][3]周海宏.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4]赵英华. 一部儿童钢琴教材带来的启示--解读《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J]. 人民音乐,2008(09).

[5]刘力欧. 《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探析--针对学龄前儿童钢琴初学者[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
教材家长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如何说课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