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5-30 10:48王华莲�オオ�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汀展示拓宽

王华莲�オオ�

[摘要]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资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中,就将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学内容,到2005年的秋季,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被全面推广之时,各地结合当地不同的教学实际,以“一纲多本”的形式,采用新的地方和学校音乐教材,其中教材的15%~20%内容将留给地方民间音乐。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再次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特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长汀;魅力;激发;拓宽;展示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41-02

闽西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在我省乃至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如《采茶灯》歌舞,客家山歌的《韭菜开花一管子心》、《风吹竹叶》等长期以来被编入国家中小学音乐教材,闽西拥有大量优秀、丰富的音乐文化,长汀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包含山歌、小调、曲艺、器乐、宗教音乐及其他民间音乐,积极利用长汀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并在教学中实现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闽西最西边的县城长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唐朝时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在汀江畔,喝着汀江水的祖辈们,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长汀山歌作为我们的本土音乐。如何在我们学生这代得到传承与创新呢?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客家山歌的魅力征服学生,让课堂焕发新活力

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教师,较少接触山歌,要唱好山歌的确有些困难,更别说要教会学生唱了,于是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去,来到我们长汀八大美景之一——龙岩潭,体验长汀山歌。龙岩潭坐落于汀江岸边,这里怪石林立,风景优美,是长汀山歌爱好者的好去处。聚集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或结伴交流,或对唱切磋技艺,不管刮风下雨,这里都有《韭菜开花》、《风吹竹叶》等优美动听的山歌飘出。其中有些是较出名的山歌,还有没听过的,甚至是新编的。在这里你能真正有“你要听长汀的山歌,几箩几筐装无落,你想听几多就有几多”的切身体验。

我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听、访、谈、记、录等方法,加深自己对山歌的了解,对山歌的韵味及调式有初步的感知,通过走出去,我感受到山歌的魅力。不过,光走出去听山歌、看表演还远远不够。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与山歌长期缺少心与心的交流,只好把知名的山歌手请进课堂,用客家山歌的魅力征服学生,让课堂焕发新活力,让民间的山歌专家在课堂上讲解山歌的传承史及山歌的唱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而请来的山歌手大多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所讲述自己的生活阅历及情感经历,也是对学生们一种心灵的洗涤。经过与山歌爱好者为友,我心里渐渐有了点底气,开始把山歌引进课堂。

二、激發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汀山歌由中原文化的输入繁衍,历经外来文化的渗透及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汀客家传统文化。客家山歌融合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

该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山歌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长汀山歌的小主人。于是,我让学生每八或六人组建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布置任务,明确目标,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或午间)去采访当地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让他们讲讲在山野田间或在休闲时所唱、所知、所懂的长汀山歌。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长汀山多,农民在山上山间田野为了缓解枯燥乏味的劳作,一般以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唱,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亢、激进、一泄无遗。学生走访越多,对山歌的了解也越多,收获也就越丰富,他们还带回自己亲手收集的长汀山歌,把它们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感受自己收获的成果。

三、营造学习山歌的氛围,拓宽课堂教学渠道

长汀山歌品种颇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篇有《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苦情歌》等;另外还有大量的革命歌曲。传统的音乐课,我们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教学,可学唱我们的本土音乐时,又该怎么学呢?

想到学生经过请进来、走出去、学回来等几种学习模式后,对长汀山歌大致有所了解,知道要传承本土文化,不但要了解历史,还要会唱。于是,我把从山歌手、文化馆、学生那收集到的长汀山歌整理成册,打印成学生用的山歌本土教材,进行常规教学,每节音乐课前十到十五分钟教学生唱山歌或欣赏山歌。在学唱山歌的形式上,多采用独唱、轮唱、合唱等,让学生学习长汀山歌时不会那么的枯燥无味,用新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例如:学唱南山山歌《山歌紧唱紧有情》的课堂教学时,我利用在原山歌的基础上下加一个“啦”的音为主题音乐伴唱,是山歌更加的生动、立体。

四、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创作展示学生成果

长汀山歌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瑰宝,山歌是客家人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娱乐,也是交友的一种方式。为弘扬和传承客家本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了解山歌的创作要点:

1每首至少四句,每句七个字。

2力求运用长汀方言,做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合理。

3避免学生腔,第一、二、四句运用相同平声押韵,第三句为“去”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然后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让学生自编、自创山歌歌词,并要求学生创编的内容健康向上,以讴歌新中国、新事物、好人好事,反映长汀人的工作、生活、劳动的场景。

例如学生创作的山歌歌词:

(1)学校生活好(呀)快(个)乐,好好学习(都)天天(呀)向上。乐声阵阵传(呀)四(个)方,书声琅琅(格)桃李(呀)多。

(2)长汀三中大家来,教学质量好呀好。教师教出好学生,家长个个都放心。

(3)跳繩比赛大家来,好好歪歪跳起来。跳得大家汗紧出,跳得大家身体好。

(4)“班班有山歌”“周周唱山歌 民间知识赛,艺术节” 等。充分利用校园大课间,开展长汀山歌艺术实践的音乐学习表演活动,每周三给学生一个平台,以年段为单位,学生展示所学到的山歌,展示自行创作创编乡土音乐节目,每学期开展以长汀山歌为主题的合唱活动。每学年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5)展示学生的作品

创编山歌歌词手抄报、学习乡土音乐心得体会等,用评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创编的歌词数不胜数,不能一一列举,总之学生在这过程中以用心地在和我们的山歌的灵魂在一步步的交流。通过几年的摸索整理长汀的山歌曲目50多首,编成本土教材,收编二十五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为本土教参,并制作成课件给兄弟学校共享,做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共促发展。

最后,在上课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唱出自己编的山歌,并用摄像机录起来,放出来、存起来,作为资料珍藏。学生对这种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学会了山歌,并对山歌有进一步的了解,既做到了山歌进课堂,传承了长汀山歌,又有创编、创新,达到笔者的初衷。

长汀山歌流淌着客家人血液,唱出了长汀历史的变迁。随着岁月流逝,不变的仍是人们对山歌的热爱。今天,要发展长汀客家山歌,弘扬中华民族山歌文化,我们就要摒弃陋习,打破框框,大胆突破和创新,将客家山歌推向新层次,使山歌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

总之,长汀作为客家首府,山歌也有它独有的特点,只有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作品,才能普及和繁荣客家山歌音乐,使客家山歌这一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利用长汀民间音乐资源开展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是传承的重任,作为音乐教育者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作为音乐教育者深感自身对当地民间音乐不太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之没有一套系统的教材,做起这方面的工作较吃力,我想接下来要做的是,在民间音乐文化方面应自我继续教育。

[参 考 文 献]

[1]顾袓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5:153.

[2]丘永源.长汀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83.

[3]李文生会.长汀旅游文化从书[M].北京:中华言实出版社,2000:63.

猜你喜欢
长汀展示拓宽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我省拓宽企业“混改”——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