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曲》的相思情感体现及其演唱分析お

2016-05-30 01:14王帅统�オオ�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演唱

王帅统�オオ�

[摘要]近年来,由著名作曲家朱良镇根据词作家王森的诗歌进行改编并谱曲的艺术歌曲《两地曲》,备受男高音的青睐,并写入众多声乐教材中。这首柔情浪漫的爱情歌曲,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和含蓄奔放的音乐,通过钢琴伴奏的补充映衬,展现出“南北两地景不同,天各一方情相思”的画面,让人对美好爱情充满希望和向往,是一首精美之作。本文从演唱和分析的角度探究其相思情感在音乐中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适当地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和音乐处理,以成功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两地曲》;相思情感;演唱

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標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87-03

歌词的句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影响到了歌曲的旋律和调性的设计。如谱例1所示,第一乐段分为两个乐句,f小调。音乐动机是在弱拍弱位上由属音、导音和主音构成的三连音和一个三拍之长的主音构成,既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内在动力,又有一种幽深的难言之隐,这种结构的动机也是歌曲中少见的。曲作家开门见山,将整个动机式节奏型贯穿于第一乐段,结合歌词中具有浪漫和诗意的描写,使音乐形象瞬时浮现眼帘。歌词中对于“北国”和“南疆”的表达也在歌曲的旋律中形象的描绘出来:动机中描绘的北国悠远宽广,当描绘到主人公自己所在的“南疆”时,突然由上主音如瀑布式跳进到属音,形成鲜明的落差感;紧接着在写到“白桦绿棕”之时,又是一个六度大跳,极为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和“北国姑娘”两者天各一方的相思之痛。

第二乐段调性转入平行大调降A调上,使旋律与旋律产生鲜明的对比。在音域方面,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的迂回绕唱,结合歌词中“甜蜜的梦乡”将思绪引入无限遐想之中。结尾的补充部分是第二乐段乐思的发展和总结,但情绪更为激动,其f小调的主音经过由低到高的八度大跳和连续的五度、四度进行,并结合第二乐段的部分旋律材料,用大小调交替的形式,将高潮推向一个华丽的降b2上,经过三拍的长音和解决后结束在主音上,仿佛音乐动机中两地分离的落差感,经过思恋、幻想之后将情感汇聚在一起形成奔腾的激流,为爱情呼唤、呐喊。

13速度和节奏律动

全曲共采用三种不同的速度来表达相思的情感,而且速度由慢到快,每一次速度的转变都结合着乐段和情感的转折、递进。在第一乐段中,采用一拍的三连音连唱和三拍的单音拖唱节奏型,别具一格,速度为稍自由地广板,每分钟52拍;音乐舒展、宽广,表达的是一种来自于男性角度对儿女情长的坦诚和深情。第二乐段速度提升为每分钟65拍,音乐节奏型中后半拍弱起的三十二分音符与前八后十六节奏的频繁出现以及歌词中一拍多音的结合更是使得音乐进行更加紧促,与第一乐段宽广悠远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间奏部分是新材料和第二乐段材料的结合,速度提升为每分钟74拍。两个乐段原速反复一次后直接进入补充段落,速度提升为每分钟72拍,由之前深情的倾诉上升为激情的呼唤,将音乐的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

2音乐要素的统一

21从属部分与音乐主题的统一

“前奏、尾声和间奏的主要结构功能,在于加强全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作用。”[1]四小节之长的前奏部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动机式主题以及三连音、五连音的运用对全曲的主要音调、音型及其和声作出综合陈述,并将歌曲引入柔情浪漫的意境。间奏分为两个乐句,是对两个乐段主题的总结和深化。伴奏中由双音变化为加厚和弦的织体结合快速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极具管弦乐色彩,延伸了歌曲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相思情感,起到重要的过渡和连接作用。结尾的补充段落主要是第二乐段材料的发展和总结,最后在钢琴伴奏中出现的动机式尾声与前奏遥相呼应,使全曲在结构和音乐织体上都与音乐主题保持统一。

22音乐旋律、钢琴伴奏与歌词主题的统一

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认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2],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和音乐旋律、歌词融为一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前奏中,动机式主题先入为主,结合流动的分解和弦、连音将歌曲中奔放、柔情的主题呈示与意境之中。第一乐段中,人声部分与伴奏相互映衬:歌词多的部分伴奏多用休止,长音抒情之时用稍自由的六连音分解和弦从低到高迂回向上并结束在高声部和弦上,呈现出宽广悠远而又大气华丽的音乐情绪。第二乐段中,结合歌词中极具想象力而又波动的情绪,钢琴伴奏由稍自由的六连音变化为更具流动性的三连音结构, 同时结合低音声部级进下行和高音声部卡农模仿、旋律填充的手法,使音乐无论从高低声部结合的和声进行还是前后织体的逻辑联系,都与歌词内涵和音乐情绪相互映衬,形成“歌中有乐,乐中有歌”的艺术格局。结尾补充段落将伴奏织体加厚,以强有力的音响效果配合激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将音乐推向华丽的高潮,仿佛穿越千山万水瞬间连接北国与南疆的两地情思,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二、《两地区》的演唱分析

歌曲中相思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A段相思主题的陈述、B段的发展变化和补充段落的升华完成的。因此,在情感表达中“虽天各一方,但充满希望”的两地情思,和演唱中抒情浪漫、含蓄奔放的变化情绪的结合是成功表达这首歌曲的关键所在。

1A 段:相思情感的倾诉

由激情奔放的动机式主题和级进下行的分解和弦组成的前奏将歌曲中具有对比性质的两种情感陈述其中,首句借景抒情,演唱时应将情绪和音量适中处理,特别是在“南疆”“绿棕”之时,要结合音程的跳进形成“天各一方”的落差感,同时要在两个小节一换气的基础上保持音乐的连贯性。第二句以衬词“啊”开始,是首句的变化重复,经过级进上行的旋律,将相思情感引入一个小高潮,演唱时情绪较为激动,在首句mf力度的基础上增加气息并发展到f,紧接着在演唱“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之时,又回到原来的力度,情感由呼唤转为思恋。

2B段:相思情感的发展

同主音大调的转入使音乐的色彩变得较为明朗,感情基调也随着旋律的上下迂回前进变得心潮澎湃、波浪起伏。歌曲速度的提高以及每个乐句后半拍的弱起和流动的三连音伴奏,将主人公对“北国姑娘”时时刻刻的思恋映入眼帘。两个乐句都是借景抒情的排比句式,音乐情绪是递进发展的关系。首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峰回路转。开始音区较低,情绪内敛,继而旋律走高,情绪趋于激荡。[3]”第二句先扬后抑,前半乐句在高音区将乐句拉宽,在钢琴伴奏柱式和弦的映衬下,使奔放而又激情的音乐情绪开始显现出来,后半乐句句式的扩充、原调的转回以及低音区的跌入,将所有的情绪沉浸在梦想之中,并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保持两个乐句情感递进关系的同时,又要体现两个乐句不同的抑扬情绪。在演唱“温柔的目光”和“为你歌唱”的时候应注意上波音的运用,使音色在激动的情绪中仍保持那份思恋中的柔美。尾句“梦乡”“飞翔”之时,建议使用含蓄、飘逸的音色与前面激动的情绪产生对比,从而凸显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1B段补充段:相思情感的升华

B段旋律在歌曲第24小节处结束在f小调主音上,同时和声通过IV—V—I终止在主和弦上,使乐思得到收拢。作曲家对歌词的改编以及乐句的重复,使歌曲中原有的“倾诉”“思恋”情感升华为对真爱的“呼唤”,再加上速度的提升、高音区的释怀以及伴奏中柱式和弦强有力地烘托,使整首歌曲的情感得以总结。在最后一句演唱时应该适当地控制住演唱情绪,将前半句力度由f变化为mf,为后半句中辉煌华丽的最高音b2作铺垫。该段的演唱难点是“姑娘”“看见”以及最高音“飞”字上,在男高音换声点上频繁的出现“u”“an”等音会给这首歌曲增添不少難度,建议在演唱时咬准字头就马上放松下巴将重心放在字腹上,然后在归韵到字尾。以“jian”为例,字头为“j”,韵头为“i”,字腹为“a”,字尾为“n”,演唱时咬清字头“j”和韵头“i”后,马上放松下巴将重心放在字腹“a”上,收音时再归韵到“n”上,形成类似于“枣核形”的咬字过程。演唱最高音“飞”字时,建议在站稳“你”字这一闭口音的基础上找到准确的高音位置完成过渡。

结论

艺术歌曲《两地曲》对于男高音来说,既有适合男高音音域和音色的抒情旋律,又有让人充满柔情和激情的内容。无论在调性、结构还是速度、力度等都充满对比和统一的关系。歌曲虽然短小,但却精致,以“虽两地分离,但不离不弃的爱情”为主线,经过倾诉、想象、向往等情感变化过程,最终又充满希望和力量,正是对当今社会真爱的讴歌和赞扬。因此,结合相思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去适当地安排情感处理和音色布局,是成功地完成二度创作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1]高为杰,陈丹布.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袁伟.艺术歌曲<两地曲>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21).

[4]陈文彩.水乡出了个音乐家[J].群文世界,2003(04).

[5]王安潮.笔端涌出歌千曲——记作曲家朱良镇[J].歌剧, 2004(03).

[6]张晓佳 .太阳的儿子——朱良镇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

[7]徐烁昕 .情动于中形于声——艺术歌曲<两地曲>音乐分析[J].内蒙古艺术,2012(01).

猜你喜欢
演唱
浅析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联觉现象”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走向何方》教学论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音乐教学中童声演唱训练策略研究
声乐教学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