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诗歌赏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2016-05-30 02:38巩现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诗赏析实效性

巩现江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落实教学工作的重点。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一直存在缺乏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提升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成为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浅陋见解提出几种改进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的思路和策略,希望与同行共勉。

一、强化诗歌教学,培养学生朗诵习惯

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惰性,需要有人在旁鞭策,诗歌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保证诗歌赏析教学的质量,学生的主动配合、科学的教学手段都必不可少。前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而后者强调教师教学办法的选择、落实的准确性。由此可知,提升学生语文诗歌赏析能力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歌诵读、记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继而重视诗歌赏析教学;要强调学生的朗读、背诵,并将之设置成学生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帮助学生培养诗歌思维以及诗歌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利用诗歌朗诵的办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维,相信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教育者应重视自身的教育,大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诗歌赏析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内容、语言、写作手法的讲读和解析上,在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具备独立分析诗歌的能力。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先对诗歌中的景物、意象(橘子洲、湘江 、长空、万山、鱼、鹰等)进行逐个解析,帮助学生在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进入作者所描绘的诗歌意境,继而感受字里行间的“意有所指”。然后,解析诗歌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色,帮助学生剖析作者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诗歌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描绘了作者广博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甘为革命献身的伟大情怀;整首诗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语言活泼,笔法细腻,无愧于“写景抒怀佳作”之美称。

二、调整教学思路,提升诗歌感悟能力

传统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懂得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只一味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知其然”,却始终“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想要提升诗歌赏析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及时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含义、背景以及“来龙去脉”。上述工作应被视为诗歌赏析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严格落实。只有当学生充分掌握了诗歌的内涵,诗歌教学的质量才能得以保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的“研读+领悟”模式来落实教学工作,改变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融入诗歌情境,领会诗歌情感,学习诗歌的语言运用。首先,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研究诗歌中的字句,继而获知诗歌的语言构成。其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研究语言以及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领悟诗歌神韵,了解手法和技法。最后,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研究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志趣。例如,在学习《雨巷》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年代、诗歌创作的时间以及背景,继而了解诗中最精彩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丁香姑娘”的彷徨,也是作者身处动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自身的彷徨。雨巷是黑暗社会的指代,景物也抒发着作者内心的愤懑、不满、无助以及无奈。

三、培养兴趣,养成读诗、品诗习惯

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身心发育已经相对完善,他们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外界事物的时候也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赏析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而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延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学生自主读诗、品诗、爱诗的好习惯。兴趣是一个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的最根本内驱力。因此,如果学生不再将读诗当成任务,而是自己的一个爱好,那么诗歌赏析教育的落实将会更轻松,学生在诗歌赏析方面的收获也会更大,诗歌赏析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保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落实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读诗的乐趣,寓教于乐;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诗歌美文,多思考、多动笔,在深刻理解美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鉴赏、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师应有意识地延展课堂教育,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继而提升诗歌赏析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中学 (271411)

猜你喜欢
读诗赏析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读诗的窗口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步辇图赏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