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用硬措施破解电镀污染硬挑战

2016-05-30 23:45郑秀亮
环境 2016年3期
关键词:揭阳市揭阳电镀

郑秀亮

揭阳,我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过去几十年里,金属加工业为揭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金属加工过程特别是配套的电镀产业,成为当地环境污染主要源头。

2015年以来,揭阳市痛下决心,把电镀污染这颗“毒瘤”拔除。一年来,揭阳环保人牢记使命,朝着打赢整治攻坚战目标真抓实战、勇毅前行,以新环保法的实行为契机,以中德金属城的建设为突破口,出重拳、用重典,疏堵结合,破解了二十多年遗留下来的顽疾,在揭阳环境保护事业上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

周密部署,掀起整治新高潮

金属加工业,揭阳的传统产业。拥有约30万从业人员、总产值约600亿~800亿元,是揭阳第二大工业支柱。

虽然总体规模相当庞大,但是揭阳的金属加工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小、散、弱等问题明显。特别是部分无牌无证、偷产偷排的电镀、酸洗“小作坊”长期存在,对当地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从九十年代开始,揭阳市对非法电镀企业的打击取缔从未停止。”揭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郑冠英表示,电镀整治一直是揭阳环保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非法小电镀量多且散,很多都是小家庭作坊,隐蔽性极强,加上环保执法手段有限,使得电镀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特别是2007年揭阳原有的电镀工业园关闭后,电镀污染防治压力进一步加大。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环境资源约束的趋紧,揭阳这种小而散的发展模式,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逐渐乏力。

面对行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需求,面对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殷切期盼,揭阳市委、市政府坚决推进电镀行业的整治工作,同时全面推动电镀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2015年4月20日,一份《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从事非法电镀生产加工活动的通告》开始出现在揭阳各地,这份由揭阳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的通告,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采取超常规措施,严厉打击全市范围内非法电镀生产或加工行为,全面完成非法电镀生产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线、加工点的清理取缔,彻底解决电镀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根据通告,从事非法电镀生产或加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于2015年6月30日前自行关闭、停产。

对于未及时关闭、停产的非法电镀,从7月1日起至9月30日,揭阳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将采取强力措施,重拳出击,对其从严从重依法查处,对适用行政拘留规定的依法拘留;构成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整治风暴,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大的压力。”揭阳榕城区梅云街道某五金电镀厂老板感慨地说,从公告到政府的行动,企业深刻体会到,“这次整治动真格了。”

部门联动,打开执法新局面

整治不是动动嘴皮子,整治触动的是最直接的利益。“我们最希望的是通过我们的政策宣传、说服劝解,让企业自动关闭、拆除设施。”榕城区环保局副局长章少忠表示。然而,觉悟高、能够主动配合的毕竟只是少数。

“部分企业主负隅顽抗,甚至暴力抗法,谁也舍不得轻易放弃非法小电镀经营带来的丰厚利润。”揭阳环保局执法人员林涛说,许多非法小电镀厂想尽了各种法子与环保执法人员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

“一些企业在厂内开设‘逃生通道,执法人员一到场,违法人员早已逃之夭夭;一些企业把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各路口,甚至派人到环保局门口蹲哨,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跑路;一些企业根据执法检查规律,不断变换生产时间,从夜间生产转为白天生产,从凌晨生产又转到中午生产……”整治行动,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揭阳市审时度势,于2015年7月份,在揭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成立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同时,揭阳市环保局、公安局联合印发《揭阳市公安局 揭阳市环境保护局联合执法方案》,启动公安、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战的优势。

联合机制一成立,立刻显示出其打击污染犯罪的高效性。2015年7月5日凌晨,揭阳市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对榕城区某洗银加工场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加工厂涉嫌环境犯罪后,公安部门当场将三名负责人带走调查。当天上午10时,监测结果显示外排废水重金属超标三倍,公安机关立即对三名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两天后,在揭阳市环保局协调下,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监测数据予以认可,公安机关立即对责任人员实施刑事拘留,整个案件从检查到对涉案人员实施刑事拘留仅用三天时间。

“这个办案的速度,应该说是打破了我们以往办理环境案件的记录。”林涛表示,通过联合执法,极大提高环境违法案件的时效性和取证全面性。“此前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经常碰到企业闭门拒查、人员逃窜等现象,环境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有很大难度。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现场迅速控制人员,环保部门可迅速、全面进行取证。”

至目前,揭阳全市各县级环保、公安部门已全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揭阳市环保局、公安局先后在6个县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带动相关县区环保、公安开展联合执法。全市各地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8场次,联合执法覆盖非法电镀、酸洗、钢铁等行业。

联合机制打击环境犯罪成效明显,以往啃不下、撬不动的“硬骨头”,被一一敲开。据介绍,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之前,揭阳全市办理涉刑环境案件仅有2宗,均为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刑事犯罪后,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且出现取证时间跨度长、涉案人员逃逸等问题。启动联合执法机制后,全市已办理环境刑事案件37宗,刑事拘留140人,批捕97人。

“揭阳的非法电镀大都是三五个人的小作坊,通过拘留一批、批捕一批,特别是通过连带责任,拘留了一些从事生产的工人,极大震慑了非法电镀生产。”郑冠英表示,猛药治沉疴,通过铁腕措施,二十多年反复无解的整治难题逐渐破题。

强化监管,守住底线不动摇

整治过程中,揭阳还充分“造势”,营造全市铁腕治污的氛围,彰显治污决心。

2015年8月27日晚,揭阳市、区两级环保、公安部门联合突击查处蓝城区磐东街道一非法电镀聚集区。当晚环保、公安出动200多名执法人员,调动5个派出所,查处非法电镀加工作坊6家、表面处理加工作坊2家,现场带走人员80多名协助调查。随后,公安机关对30名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行政拘留,对9名涉刑人员予以刑事拘留。

“这样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以往并不多见,整治成效立竿见影,对非法企业更是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蓝城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重拳打击之下,非法企业闻风丧胆。

整治期间,揭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揭阳电视台、揭阳日报社对重大联合执法行动的报道,制作专栏节目,让违法排污者以身说法。“专栏节目对一些被批捕的企业主进行了专访,让他们以身说法,对非法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揭阳市环保局法规宣教科科长廖伟东表示。

整治有期限,监管无止境。整治过后,为防止非法电镀死灰复燃,揭阳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巡查监管,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非法电镀生产行为的高压态势。

2016年1月11日,记者随同章少忠对梅云街道两家清拆的小电镀进行了走访。只见工厂内凌乱堆放着拆除下来的电镀槽等,厂区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对于清拆的企业,我们不断巡查,清拆干净的,拍照存档。没有清拆干净的,我们都要求业主签署承诺书,什么时间拆完、以后用来做什么,都要说清楚。”章少忠提到,榕城区环保局是2015年新成立的单位,人员少、设备差,但是在电镀污染防治工作上毫不松懈,局长、副局长每天亲自挂帅,不仅要把非法小电镀清理干净,更不允许有一家出现反弹。

“我们安排专人每天关注微信、信访平台的投诉信息,并且浏览揭阳本地论坛,对网友的投诉信息及时登记,并且派人跟进。”林涛表示,整治过程中,揭阳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完善微信、微博、信访投诉平台等投诉渠道,通过人海战术让非法小电镀没有藏身之地。

2015年9月23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专门在揭阳召开粤东地区电镀行业环境监管工作会议,汕头、河源、梅州、惠州、潮州、揭阳、汕尾粤东七市环保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七市电镀行业联防联治长效机制。

“非法电镀企业生产时段不正常,隐蔽性强,警觉性高,时常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换着地方生产、换着地方污染。”一位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坦言,粤东地区面积广袤、地形复杂,非法作坊“躲猫猫”、“死灰复燃”的情况时有发生,是环境执法的一大难点,一旦粤东地区七市电镀行业联防联治机制建立起来,非法电镀企业将再无“藏身之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目前,揭阳非法小电镀整治已初见成效,中德金属城建设稳步推进,相信在揭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揭阳环保人的坚强守护下,揭阳金属加工行业将绽放新的精彩。

猜你喜欢
揭阳市揭阳电镀
参观消防站
揭阳市助爱回家慈善会助力曲江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最时尚的潮流
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电镀技术
揭阳开放大学
揭阳引韩供水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揭阳·黄岐山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镀与环保》2015年(第35卷)索引
18家“野电镀”被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