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16-05-30 01:23万立梅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母亲课文

万立梅

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今天教育研究的关键。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我们在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落实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其中我觉得创设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因为,教学方法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也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整体素质的形成。

一、创设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其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展开,都离不开一定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用“过河要有桥和船”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反映教学规律和要求,是否是最优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就要求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启发式教学也正遵循了这条规律。它正是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具体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法有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在我们的语文当中,又为第一种方法为主,也最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的创设要考虑不同标准

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要想成功地讲授一堂课,如何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或有机地结合几种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标准考虑:

(一)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它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法。而教学任务应具体到每节课的目标与过程中去,它们的不同就决定了每节课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各有特长,每节课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任务,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同是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联系当时社会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法,小组讨论,熟悉课文,但同时也配合以演示,谈话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小女孩在五次擦着火柴之后所见到的幸福的幻想和相对的悲惨的现实。而在上第二课时,关键是让学生以“点”及“面”,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人物为缩影,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便学生在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同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更多的加入自己的观点。因此,本节课我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法又侧重于情感教学法,评议法等等,由此看来,教学法的采用随一堂的目的、任务而变,要灵活使用,不能格式化,更不能等同化。

(二)与教学内容符合

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来实现的。由于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构建的,语文教学内容不是清晰。因此更多地需要结合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现有的教材资源中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语文训练点,选择、提炼教学内容。而我们语文学科常采用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当然了,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综合使用、优化组合。

在执教《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采用的方法,就让我感触颇深。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虽然季羡林和他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怎样突破难点呢?文章结构层次比较明显清晰,以课题设疑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听课的积极性。在课文学习后我附读季老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在听中加深了对季老感情的体会和理解,更进一步体会了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还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和爱慕之情。

总之,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反之,即使你的教学方法再花样百出,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给别人的感觉顶多也是不过是华而不实,缺乏实效而已。

(三)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选用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不能一刀切,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1.适应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的最大的内驱力,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可让学生们动手做一个实验。让他们拿出一张纸,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便可进行切身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看一看,不但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适应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增强内容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兴趣上是感性的“好奇”阶段。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闻、典故或逐渐向学生展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现在教学设计中的,应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补充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开拓思路。

3.适应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作为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及心理特征,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母亲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背课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给母亲的信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