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2016-05-30 06:04陶纪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陶纪光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多样化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它的改革直接决定农村数学教学的发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目标多样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本文主要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作相应的刍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64-02

在我地区的农村,由于多年来的数学教学者缺乏观念意识,同时加上地区教育局每年的教学成绩的比较,奖惩等制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从数学课堂中解放出来,“满堂灌”仍然是大多地区目前的教学授课模式。在本人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明显的观察到: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反应较慢,没有参与学习的意识。上课缺乏良好的习惯,听课不认真,课后的作业完成不了,抄作业现象严重等等,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与学习。由于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较长时间后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导致了学生厌学数学,感到学习数学困难,费劲。同时教师自身也有同样的感觉:明明这样的问题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但是,下次在其他的题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会出现“见过,很相似,但是无法解答”。显然,这样的数学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路上的“砍”。针对于此,本人认为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兴趣是关键

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人曾经在教学函数这一章节时,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在“沃尔玛”商场购物,内部有甲、乙两商家提出的购物方式是:甲商的优惠销售方式是;所有的商品都按九折五的销售,乙商家的商品是凡一次性购满300元的可领取九折的贵宾卡。请学生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购物得到的优惠多?这样的问题,其实提出以后,学生是很敏感的,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那次课堂教学中,就连平时数学较差的几个也跃跃欲试。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很好地被调动起来,激活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常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中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上不论是设计提问还是知识讲授,都应考虑学生的启发性。同时,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所学得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应用在实际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二、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情境中探索新知是途径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很多学生望而止步,没有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用生活实际来表现出来,事实上,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直接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真切的感觉,以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开拓,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本人在教学了八年级数学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之后,为了应用这些定理去判断并完成课后相应的作业,则可先让学生回顾: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以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来看,只有最后一条判定定理兼容了相应的内容,其他的都很单一或平行或相等。因此,在第四条判定定理看作是定义和第一条判定定理中各取条件的一部分而得出的话,那其他的三条是否取部分与定义也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呢?于是本人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根据对定理的剖析理解提出以下的探究猜想: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对角线交点平分某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相等且对角线交点平分某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角相等且连接该两顶点的对角线平分另一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角相等且连接该两顶点的对角线被另一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根据以上提出的猜想,要求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方法去(如画图、简单证明等)判断其正确性。由学生讨论,教师配合,给出上述猜想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其中的部分再加以证明来说明。这样创设问题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受到启发,提高了兴趣,知识的获取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我们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不能停留在一个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而是要有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新授知识上获得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的练习、作业小节中创设情境以便完善数学学习是巩固

作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由于教学环境、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基础基本上都落后于城市的学生,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对于硬性的数学学习没有思路,不能举一反三,达不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本人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作业练习时,是这样教学的: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业布置上以学生成绩层次来布置,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上要求学生合作交流,并鼓励后进生大胆的设计,大胆的疑问。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的疑问,带着疑问进行探究学习,去讨论,这样的作业练习教学,学生就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也不会去乱抄作业来完成任务。同时各个层次的学生也会达到相应的发展与锻炼。

同时学生作业不能随意布置,要精挑,精选有意义的、典型的题来做,而不是满篇作业都要做。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时间是很有限的,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转变观念的,各个学科都在抓质量,所有的作业都做完的话,成绩好的学生倒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成绩稍差的学生不是抄能完成吗?学生作业学习,正如“百做不如疑问”,只要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去解决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也会对这样的问题牢记于心。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