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2016-05-30 10:48李海荣赵瑜叶慧珠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李海荣 赵瑜 叶慧珠

摘要:民办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具有其独特性,一般都是有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主要是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因而中青年教师人数占据了大部分。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运作方式、经费来源以及管理观念等均和公办院校有很大差异,因而青年专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职业倦怠是常见问题之一。基于民办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结合自身工作体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得出:授课对象接受力普遍较弱、教师自身职业定位不稳定、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平衡、超负荷工作的负面效应等四方面是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调整心态,探索“适宜”教学路,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实质性指导和价值激励力度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倦怠;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24-02

民办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具有其独特性,一般都是有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主要是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因而中青年教师人数占据了大部分。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运作方式、经费来源以及管理观念等均和公办院校有很大差异,因而青年专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职业倦怠是常见问题之一。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以及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基于民办独立院校的特点,探讨分析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与建议。

一、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职业倦怠”一词最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1981年美国学者马勒斯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衡量职业倦怠的三个指标: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是指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人格解体即个体以消极、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成就感降低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职业倦怠是众多职业倦怠的一种,教师是这一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授课对象接受力普遍较弱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付出很多,而学生的学习成效却不显著,从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产生失望感,民办独立院校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且更为严重。

民办独立院校在国家高校招生中定位为“三本”,其生源多数为一本、二本分数之下或者二本志愿内落榜生。这些学生,多数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差,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授课时,容易出现教学计划目标与现实结果相差较大。当兴致勃勃的青年教师满怀信心地踏上教师岗位,用饱满的热情认真积极备课、授课,然而课程中却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对有些新知识、新理论难以接受,从而会产生失落感。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至少一年内,教师会对自身职位的选择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教师,从而对岗位工作的热情度降低。

(二)教师自身职业定位不稳定

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各专业类院校毕业生,并非师范类出身,他们有着一技之长,但是任职以前从教经验却几乎为零。当其初从教时,会不自觉产生紧张感,因此会加倍花时间,做好课程准备工作,即备课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备课,无形中增加了劳动量,但是其价值却未得到体现,从而让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们感觉到沮丧,逐渐降低了工作热情,对教师职业的选择从心理主面产生动摇,即自身职业定位的不稳定性产生。这种不稳定性多数产生在入职后2~5年期间,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张景媛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96%的专职教师感觉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并不乐观,特别是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这一现象也表明: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对职业定位不稳定,从而会影响到其工作效能。

(三)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平衡

当前,我国对于民办独立院校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近几年,我国相应出台了一些促进和提高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利性政策,人们“一往看不起”民办独立教育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公办院校相比,其社会地位仍待继续提高。作为民办独立院校的教师,处于“夹层”的社会地位,其工资表面较高于公办院校,但各项相关规定税额扣除之后,所得收入与公办院校或者相关企业同级别却相差甚远。因此,在福利待遇方面,同样是青年专职教师,民办独立院校与公办院校明显不平衡,面对社会生存压力时,会产生人格解体。

在专业培训方面,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的培训机遇远远不够。民办独立院校由于经费来源特殊,在支配上也会受限制,因而无法对青年专职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民办青年专职教师要想进修,大部分进修费需要自筹,受个人经济条件影响,无法自行到外进修学习,对于进修,似乎可望不可及。这种现象无形之中限制了民办独立院校专职青年教师的进修意愿,进而影响到其工作积极上进的状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倦怠现象。

(四)超负荷工作的负面效应

在教师队伍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比其他层次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据一项针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6%的高校教师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作与心理压力,其中,35.6%的教师感觉压力特别大,而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的职业压力更大。这“更大的压力”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体现在课时量的安排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

一名教师,假设基本工资设为中级职称,在公办院校内,其基本工作量8~12节,而在民办独立院校,由于师资欠缺,其基本工作量与公办院校表面相近或相同,但实际工作量却远远超出。面对如此重任,长期超负荷进行专业教学工作,其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则会形成“疲劳”状态,此种状态最易发生于每学期9~13周之间,在此时间内容易产生消极、麻木的工作态度,即青年教师的情绪衰竭明显产生。

三、关于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建议

(一)调整心态,探索“适宜”教学路

基于民办独立学院生源特殊,青年专职教师首先自己调整心态,认真分析授课对象特点,从授课对象优点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多方面关注授课对象,探索“适宜”教学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授课对象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授课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从而减少教学计划目标与现实结果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授课满意度。

(二)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实质性指导

民办独立院校根据教师入职阶段,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或不定期举办新老教师交流活动,培训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唤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实质性指导,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降低其心理负担。特别是学期中间阶段,应该针对性开展实质性指导1次,从而避免阶段性“疲劳”状态。实质性指导过程,还会激起青年专职教师的情感共鸣,感化其对工作的热情,引导青年专职教师走出职业困境,从而降低消极、麻木不仁的工作现象。

当前,我国虽已有了相关引导性政策,但是实施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实质性指导,将会降低职业倦怠现象。

(三)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价值激励力度

民办独立院校的存在,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应该将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纳入统筹范围,对其进行相应职业劳务补贴,提高社会福利,使其在经济方面足以维持充裕的生活,解其后顾之忧。即重视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的存在价值,加快对其培养与建设,从而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策略也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工作热情和满意程度。

四、结语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成长和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深重的影响。民办独立院校作为社会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培育人才场所,有其存在的独特性,工作在民办独立院校的青年专职教师受其影响,自然也会有其特殊性。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存在其特殊性。授课对象接受力普遍较弱、民办青年专职教师自身定位与价值偏低、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平衡以及超负荷工作的负面效应等方面是独立院校的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原因,建议从教师自身调整心态探索“适宜”教学路,学校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实质性指导,国家和社会关注其价值体现并重视等角度,达到降低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或缩短倦怠时间,让民办独立院校的青年专职教师发挥好自身价值。国家对民办独立院校教师的价值关注,可以平衡社会资源,达到资源配置最佳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范冰.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及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3).

[2]蔡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白霞.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8):45-46.

[4]郭文玲.从被动攻击的心理机制透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0-11.

[5]李亚莉.试析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归属感[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6-49.

[6]揭美琴.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生存现状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69.

[7]加瑞芳.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认知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24.

[8]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研究
驻疆官兵成就动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