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2016-05-30 06:50刘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吕雉樊哙张良

刘杰

在灭秦和楚汉相争的年代里,樊哙是作为武将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特别是在鸿门宴上闯帐救主的忠勇表现更让他彪炳青史。然而当重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时,却感到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认为樊哙等人是因人成事,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先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樊哙的。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司马迁认为,象樊哙这样鼓刀屠狗之人,是象苍蝇一样附于刘邦这样的千里马之尾,因人而成事的。实际上,这个说法与班固《汉书》的“大厦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木之功”的见地相比,显然有差距。

在此,我们并不否认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如果领袖身边的人都是凡庸之辈,酒囊饭袋之徒,那他也是永远成就不了一番伟业的。其实樊哙除了是战功显赫的武将外,也极有谋略和见识。他的智、勇、适,并不比刘邦、萧何、曹参等人差,有时甚至高于刘邦等人。

在鸿门宴上,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时,张良火速到军门外救援。在军门外他找的是樊哙。为什么在这剑拔弩张、十万火急之时,足智多谋的张良要去找看似外表粗犷的樊哙呢?从前文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后文可见还有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同来,张良似乎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为何单单找樊哙?个中原因究竟何在?仔细推究,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信任。张良对刘邦的部下们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应该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信任去选择最合适解困的人。

首先,樊哙有勇。从个人武力值来说,樊哙在刘邦的军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在刘邦灭秦的道路上,樊哙几乎一直在打头阵,从丰县一直打到咸阳。从《史记》的记载中看,汉初的几位名将,如韩信、曹参、周勃、夏侯婴、灌婴等,都只有攻城掠地和收降的记载,而少有杀敌多少的记录。在记载中,樊哙应该是刘邦帐下杀敌最多的将领之一。在西击咸阳前的一年又两个月中,樊哙参加大小25战。平均每月近两战,共“斩首百七十六级”,仅开封之役他竟斩首六十八级,诸多将领中只有周勃与他难分伯仲。

其次,樊哙有胆有识。在暂时的胜利面前,樊哙有着与众不同的清醒头脑,可谓知者不惑。公元前207年10月,在攻破了函谷关,秦三世子婴投降后,刘邦趾高气昂地进入咸阳,应该是飘飘然的。面对无数的美女和珍宝,刘邦当晚欲宿秦宫内。其谋士和将领中,此时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的就只有樊哙和张良。面对众人皆醉的局面,樊哙首先勇敢进谏。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实际上樊哙的勇敢进谏是授刘邦以立身处事之法,而且在后来的鸿门宴上没有授人以柄,给项羽一方留下口实。仅凭此谏,就足以说明樊哙不是庸碌之辈。

再者,樊哙闯帐很聪明,极其有策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樊哙没有用剑,而是“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而已,不会造成大的伤害。然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此时正在舞剑的项庄应该在这突发情境下停止了舞剑,这正是刘邦方面要达到的效果——警报暂时解除。当然,樊哙冒的是擅闯军门之罪,极有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但是凭他的一腔豪气,赢得了“力能拔山”“气能盖世”的项羽的赞许和礼遇:赐酒,赐肉。即使面对项羽手下的刁难,他也能屈能伸,面不改色的大啖生彘肩,然后用有理有节的言语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让刘邦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一番言辞竟说得项羽张口结舌,“未有以应”。最后项羽只能安排他“从良坐”,刘邦的安全暂时有了保障。

当“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时,樊哙做的是刘邦的贴身保镖,以防帐外之不测,保卫着刘邦的安全,显示着他的忠勇,当刘邦还在为“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而踌躇不决时,樊哙当机立断,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刘邦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诠释着他的果敢。最后他与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持剑盾步走,助“脱身独骑”的刘邦脱离险境,逃出生天,显示着他的机警。

可以说在鸿门宴上,觥筹交错间杀机暗藏。而樊哙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说了正确的话,做了正确的事,充分体现了了他的智、勇、适,是真正的大厦之材!

樊哙是公元前201年正月被封为舞阳侯的,封侯三年后他与吕媭成婚。刘邦的岳父吕公眼力是众所周知的:吕公将吕雉许配给的刘邦,后来又将吕雉的妹妹吕媭许配给了樊哙。樊哙成婚,自然要得到皇帝和皇后(刘邦、吕雉)的首肯,从这桩政治婚姻中也可以看出刘邦、吕雉、吕公等对樊哙的赏识,可见樊哙绝不是因人成事之辈。

当英布反时,樊哙又一次顯示了他的智和勇。当时“高祖尝病甚,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樊哙三言两语就让刘邦抱病去平英布之乱。他能率众大臣并为之先,也说明了他为国而无忧无惧。

在秦末汉初这波诡云谲,风浪迭起的风云际会中,樊哙在各个阶段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到了智者不惑,勇者无惧,适者生存。陆机的“舞阳道迎,延帝幽薮。宣力王室,匪惟厥武。总于鸿门,披闼帝宇。耸颜诮项,掩泪悟主”,应该是对樊哙最中肯的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吕雉樊哙张良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吕雉:被权欲冲昏了头的太后
张良受书
张良拾鞋
猛人樊哙
女中枭雄属吕雉
再论班固对吕雉的态度
张良拾鞋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浅析《史记》中樊哙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