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2016-05-30 06:59杨桂兰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杨桂兰

【摘 要】古诗词汇集了炎黄子孙的人文精髓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遗产。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求知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经过不懈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本文总结出读诗句、知诗人、明诗意、会诗境、悟诗情的五步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读诗句,加强学生语感

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过:“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和文言。”这不但说明了朗读对理解、体会文章的作用,而且强调要“花一番功夫”去朗读。我国绝大部分古诗格律严谨,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而且学习古诗,语感甚为重要。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为了加强语感,采用十读即范读、齐读、分读、仿读、起始读、收尾读、诵读、背读等。经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文字有初步的感知,对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朦胧的印象,并激发其兴趣,诱发其美感,使其在不自觉中进入诗歌的境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说明读的重要性。无可非议,“读古诗”这一步骤将成为学生全面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全诗的基础。

二、知诗人,了解诗歌背景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主观反映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作者的烙印。可以说,不了解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家本人,就无法真正地理解一部作品,对古诗的学习也理应如此。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对诗歌作者的认识也是开启学生。如柳宗元的《江雪》,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绝妙的吟咏江乡雪景的诗,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雪白、明浩、空疏、静寂的江雪图景。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索作者,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这首诗就不仅仅是一首写景的诗了,它的蕴意远非如此。《江雪》这首诗正作于柳宗元远贬永州期间,实际上诗中以“鸟飞绝”和“人踪灭”渲染了极为冷寂清幽的环境,又以“孤舟”和“独钓”突出江上渔翁的孤傲,从而体现出诗人孤寂郁愤的心情及坚强不屈的性格,是作者当时处境、思想的寄托和写照。

三、明诗意,指导学生理解诗歌

这一步是对古诗的细读精研,是学生理解全诗基本内容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释”、“译”、“变”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释”,就是运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方法去准确理解诗句中单字或词语的意思。如李白的《秋浦歌》中,作者为了尽情宣泄一个“愁”字,大胆地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比喻,“愁长”似“白发三千丈”,将其内心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非“白发有三千丈长,愁很长”的意思,理解这样的诗句,当应灵活一些。

四、会诗境,再现诗歌意境

诗歌是最长于抒情的文学体裁。强烈抒发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现代诗人臧克家说:“诗歌在文艺领域上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着两个大字:抒情。”诗歌也十分讲究意境,诗以境界为最正,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何为意境?朱光潜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意境其实是诗人以独有的审美的眼光捕捉的生活图景,赋予浓厚的主观情感并进行独到的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和境的典型化。学诗只是明白字面意思而不能会境悟情,可谓只知诗的皮毛而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再现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是对古诗的美读升华,也是给学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五、悟诗情,达到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应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对作品描绘的生活情景有切身的感受,产生自然的联想,将“此景此情”变为“我景我情”,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才呢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以上所述就是笔者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古诗教学模式。但模式只是一种框架,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死搬硬套,它在教学中运用时贵在创新,产生复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不同的教学条件而产生的变式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冬红.《谈《过故人庄》中的一个典故 》[J].现代语文,2006.10.

[2]冯家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7.

[3]陶涤非.《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