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2016-05-30 12:51薛林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薛林邦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作用和优势。笔者在高中语文课文《短歌行》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总结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思考。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短歌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处运用PPT课件的演示功能,收到不同的效果。

上课一开始,首先展示出曹操的两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并分别配之以解说性文字,图文并茂,展示文艺作品中的曹操形象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使学生在对比中全面了解和认识诗歌的作者。

在介绍作者的环节中,运用PPT画面,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在建安文学中体现出的“感于实事,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在四言古体诗创作方面的成就。了解作者创作本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赤壁之战前的政治、军事形势,进而了解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分析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分别用四张幻灯片展示每层诗句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清诗歌层次,理解诗句内容,把握每个层次的抒情重点和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在总结归纳时,再次用幻灯片显示高度概括的关键词语,总结诗歌的主旨、写作的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感情线索,突出重点,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诗歌内容阅读分析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把本诗改写成现代诗歌。首先把教师自己改写的范例用PPT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中,用幻灯片展示名句默写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既方便快捷,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朗读诗歌时,运用音频播放媒体,链接播放《短歌行》一诗的朗读录音,并配上背景音乐。同时在画面上显示诗文内容,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之下强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视频播放媒体,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片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将教学向课外拓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二、应用新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的朗读中,通过PPT画面直观展示诗歌全文,并链接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之下强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在突破理解诗句内容这一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分别用四张幻灯片画面展示每层的关键词语,以帮助学生理清诗歌层次,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在课后拓展延伸课外欣赏环节中,链接视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使本节课的学习在高潮中落幕,余音绕梁,使学生留下长久的回味。

三、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改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 江秀华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最亮的一颗星,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一、披文入情

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此可以看出,鉴赏者只有通过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

首先,明白词语义项的多样性。比如,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句中的“可怜”是“值得同情”的意思,与今义相似;但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百花高楼更可怜”中,“可怜”却意为“可爱”。由此可见,“可怜”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多个义项。

其次,了解语境词义的特殊性。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词在一定的意境中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这就增加了学生对诗词含义理解的难度。比如月、雁、蝉、鸥、落花、黄叶、柳、笛声是最普通不过的词和事物了,但是到古典诗歌中,尤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意义就变了。其中,乡思诗词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芦管声、角声;送别诗用柳来表达,柳寓意留。因此,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还要了解语境词义的特殊性。

再次,明确用典的含义和用意。用典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板书口授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加大了课堂容量,增加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完成了传统教学方式下一课时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

充分合理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现代媒体手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建议

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诗歌篇幅相对较短,大多可以在屏幕上进行完整地展示。另外,“诗中有画”的特点和其语言的节奏感又使得它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诗歌教学更适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讲授和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永远不能抛弃,多媒体手段始终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用事先预设好的程式化的画面和声音替代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解和随机应变的板书和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新媒体手段的使用要适度,不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局限于新媒体设备的操作和展示的框架之内,让课件牵着师生的鼻子走。新媒体的使用要符合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年龄、年级水平,不能变成表演课和观赏课。

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不能只看不写,只听不记,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书本上一片空白,头脑中一无所有。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阅读教学与高考选考内容的衔接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89)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735000) 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感,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就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人借典以廉颇来抒发感慨,说自己虽老了,但仍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

二、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通过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状态等,进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旨,达到对作品由表到里的深刻理解。

比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在理解本诗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一下贾谊,他是西汉文帝时的政治家、文学家,但后来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当看到这些内容后,学生就会大胆地猜测,在写此诗时,诗人应该也是被贬了,所以才借助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我们也知道,刘长卿作此诗时已是第二次迁谪长沙。所以,我们就理解了本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了:诗人追思古人来表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三、驰骋想象

有的诗歌写的是作者的经历,有的写的是所见之物,有的是叙写离别之情,但是无论写什么内容,诗歌的创作都有想象的成分。所以,通过想象,学生才能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才能够补充诗词中省略的内容,才能理解作品的意境,才能悟透作品中的形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比如,柳永的《八声甘州》上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一下诗人所见的景物,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苍凉悲壮、凋零之景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词中壮丽的秋景所蕴含的凄凉伤感的柔情。

想象力不仅是作者创新与创作的重要方法,更是读者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无形的想象力可以使相隔几个朝代几个世纪的人产生相同的情怀与共鸣。所以,在高中古典诗歌的鉴赏中,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也是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熟悉修辞

古诗词之所以会流传千年,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文采和意境,也在于其美妙的修辞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不仅颇有共鸣,更能引发读者深刻的认同。

如在《咏柳》“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中,“剪刀”便是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比喻,让人对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产生联想,使诗词的画面感跃然纸上。比喻是古诗词中较为常用的一个修辞方法,除此之外,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还有排比、拟人、对偶、托物言志、夸张、起兴等方法,鉴赏这些古诗词时须要对这些独特的修辞方法了然于心,一眼认出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是什么,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深刻内涵。

有时,一首诗词不是只使用一种修辞,而是多种修辞方法并用,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诗词顿时变得大放异彩。例如,在李商隐的名作《无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不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蜡烛比喻成无私奉献,勇于付出的人,也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整个诗句看起来更加工整,更富于文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总结这些修辞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诗词的结构与内涵,提高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