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渗透时机”的探索

2016-05-30 01:47万元杰伍忠权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物理学科把握法制教育

万元杰 伍忠权

【摘 要】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要逐步确立法律是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这一思想。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恰当的渗透法制教育,同时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因此要注意,只有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关键词】物理学科 法制教育 把握 渗透时机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由于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腐蚀。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恰当的渗透法制教育,同时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因此要注意,只有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那么怎样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呢?下面谈谈几点实践看法。

一、在生活中渗透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例如,九年级学习电路图时,就可以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带进去。法律,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行的一种规矩。电路图是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设计不合理,电路元件的位置放置错误,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若我们的生活中缺少法律,生活不依照法律法规行事,我们的生活也会像电路图一样出现问题。

二、在情境中渗透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燃料的热值》教学中,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各种各样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因人类开采、使用燃料产生的一系列污染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实例和各种资料的分析讨论,最后明辨是非,此时适时地插入、渗透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资源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树立生态与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使学生明白法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造福于人类;遵纪守法是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有力的保障。

三、在物理实验中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注意利用实验课进行法制教育,利用每一次實验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演示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时,适时顺势渗透电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们懂得电力设施是国家财产,偷电,破坏电力设施都是违法的事,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不能破坏公共电力设施,遵守环境保护法,自觉的节约用电,爱护公共电力设施,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在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例如在教学《质量的密度》的知识时,当同学们认识了不同的材料的特性明及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材料时,恰当地给学生插入专题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材料,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自然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应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与宣传的行动中来,起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五、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进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中对噪声情况进行处理时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物理数据处理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物理学科把握法制教育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
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关于物理学科探究模式的探索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试论物理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