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初探

2016-05-30 10:47张斌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合肥市,230051

【摘要】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培养专门化人才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应当在团队机制建设、团队能力整合、团队战略制定以及团队平台搭建上做出相关调整与协调,从而促进团队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今高职院校教学队伍存在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在总体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应当实行的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质量水平,从而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内涵丰富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科研与服务;梯队建设

引言

要满足国务院最近几年提出的要求,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反思以往的发展经历与成果,充分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全面培养实践型人才提供了专业支持,这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国家就业水平的提升,因而,认识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且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隊的发展现状

1.科研水平低下。在现今教师能力与水平以及总的科研政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在学术研究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再加上高职院校对科研的发展重视度低,教师们难以遇到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难以把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时代动态。

2.信息获取缓慢。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信息更新换代快,特别是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案条例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许多的高职院校由于对信息更新的掌握较少或不全面,相关的系统学习得不到及时的组织,加上部分教师的学习欲望低下,使得高职院校整体的师资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滞后于时代,将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知识引导,不利于做到教学相长。

3.实际经验匮乏。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型专业,其教学效果依赖于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在高职院校任职的大部分教师,没有一定的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大多为学成后直接从教,因而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同时,在学院相互竞争的大前提下,大部分学院过度重视科研成果,将之作为考核教师绩效的标准,致使教师一味地追求自身的论文成果,忽略了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造成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团队现状的原因

1.理论与实践双强型教师缺乏。这类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自身所在行业具有较高水平的认识,能够结合行业现状分析总结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要么是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职称的教师少之又少,要么是即使具有会计专业职称,却没有过硬的工作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不能从这两方面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严重受损。

2.人才引进单一。高职院校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过分关注了教师的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学历的教师队伍能够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但是长此以往,将忽略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最终导致本末倒置。

3.管理体制欠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政策不具有时效性,当今的教育政策,往往担任事后诸葛亮的角色,且对教师的培养偏向于理论性研究,这是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相悖的;二是企业支持不足,优秀的高职院校一定有优秀的企业合作者,在当今,许多的高等院校缺乏业绩良好的企业支持,这主要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在为企业解惑答疑方面不能发挥其作用,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業更多的利益关系,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避免相关合作;三是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会计是一门终身学习的专业,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具备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学生对于专业的掌握知之甚少,不能做到学有所精,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反映出欠佳的教学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初探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意见与方案,将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契机,将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队伍作为教学目标,将整合教育团队与师资力量作为核心,将发展团队力量作为改革重点,有效地建设一支优秀的骨干领导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教学体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

2.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有效运用校外的企业实习基地。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一套高效合理灵活的机制来保障,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需要以内引外联作为基本原则,加强高职院校与优秀企业的合作,综合校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单位构建“双师”的教学队伍,各取所需,建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发展机制,同时两方需加强科研协作,积极实行校企“双岗”的工作制度,使得教师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企业能够通过实地进修丰富自身的实际教学经历,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同时也要促使校内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检查机制的形成,使得校企的各方人员能够自觉履行双方职责,达到共赢。

3.整合团队力量,实行梯队建设。团队效率是否得以提高依赖于团队成员的实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与利用,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就需要积极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造基本能力、专业本领与素质发展三大模块,不断丰富教学体系的内容,在传统书本教学的基础上引进课件、MOOC等教学平台,同时增强对骨干领导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促成“教学帮带”,加强教学团队的合作,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4.兼顾科研与服务,增强教学团队的影响力。除了服务于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同时加强教学团队在其他方面的辐射能力,与企业各方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将学校部分设备运用到企业,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对团队内部相关专员的资质考核,使得教师团队中的各个成员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与优势,激发其创造与发展的能力,不断服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发展,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影响力。

四、结语

会计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具有较高理论和实际本领以及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过硬素质与能力水平的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因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与经济体制的发展,会计教师团队需要结合现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及时促进脑内知识信息的更新,达成终身学习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艳梅.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2):56-60

作者简介:张斌,女,1982年10月,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财经、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
我国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型初探
会计电算化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实训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