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2016-05-30 11:54招吉韬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就业高校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以来采取需求侧的发展思路下,近年来出现了高校人才输出质量不高、供需错位、人才过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实证调研,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供给侧;高校;就业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改革的总思路,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对当下高校学生就業工作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每年不断累加,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动荡,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目前处于严重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劳动力过剩,大量高校毕业生待业;另一方面,用工单位抱怨求职者不能满足其岗位需求。当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农民工用工荒问题集中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从某种程度上,毕业生劳动力过剩源于不称职的供给主体。因此,改善毕业生供给质量和大学生培养方向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应该共同重视并思考的问题。

二、实证研究:

我国劳动力结构在产生变化,农民工数量的增长速度在减慢,待业大学毕业生变得越来越多,劳动力的需求应该反映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思考如何对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需求进行有效匹配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问题。针对该问题,笔者在“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学术活动——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峰会”及后续相关活动中来进行调研。

(一)研究问题

需求侧下的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匹配问题。

(二)先导研究

笔者曾在2015年底对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辅导员教师就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匹配问题进行了先导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的确存在错配现象,先导研究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分为参加“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学术活动——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峰会”的代表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与代表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重庆分公司、澳德联创有限公司、重庆科莱姆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代表高校有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青年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

(四)研究工具

本调研所采用的调研工具为结构性访谈。通过提前设置、编订相关访谈问题,结合先导研究的调查结果,形成完整的访谈提纲。通过对企业人事专员及高校就业导师结构性访谈,对访谈内容后期进行质性研究,并得出相关结果。

(五)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需求侧下的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确实存在明显的错配问题。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出现错配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的问题,即学生层面与高校培养层面。

学生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是企业的岗位要求与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期望匹配度较低;第二,高校毕业生对社会、职业认知度不够,不明确应聘岗位的职责与要求;第三,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视野狭窄。太看重眼下薪酬,不从长远发展考虑。

高校培养层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在某种程度上,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高校培养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教学培养中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没有精细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导致高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企业职责需求脱节,对学生培养的评价体系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脱节。

三、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找出解决之道,才能使我们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结构供给的变化相吻合。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除政府宏观政策,高校本身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工作需形成合力,协同改革。

(一)转变培养模式,化粗放式培养为精细化定制。

高校培养学生亟需改变传统粗放式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某些专业可以根据市场按需定制。通过精细化定制培养,将人力投入与资本投入更有针对性地用于学生培养,省去传统培养模式中不适于当今社会需求的教育环节,从而降低培养成本。

(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避免千校一面。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提升是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確的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在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中,在确保传统培养特色外,同时一定要和市场对接。教育既要重视与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显性需求,更要重视超越现实生产力,代表未来生产力(更先进的生产力)的隐性需求。

(三)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最近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优化组合”的政策,透露了高校分类的大致架构,即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各高校应根据政策精神,凸显校内人才培养特色。

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统筹平衡各地区(沿海与内陆、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学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高校)和各专业(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保证教育公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因而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新要求。主要措施:第一是校企合作、教产融合。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级各学院应主动利用外部资源创设实践实习机会,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素质。第二,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结合学校、家庭、招聘单位、社会组织的多方力量,共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第三,高校要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最后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注意引导低年级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未来的职业方向。

四、总结反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使高校重新反思自己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首先是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当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是热点领域,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未来将长期坚守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教育改革措施更不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必须通过实践来不断推动和完善。其次,更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应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更要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两端协同发力来改善并处理好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 重庆高教研究.2016 (1).

[2]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 (5).

[3]李春燕.高校转型,从“供给侧”视角谈学生工作的定位与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4).

[4]李莉,何树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

[5]吴敬琏 等.供给侧改革[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6]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 (1).

作者简介:招吉韬,助教,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供给侧就业高校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