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铜管乐演奏的基础训练探讨

2016-05-30 14:22燕杨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演奏技巧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铜管乐器是西方交响乐演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明及传承年代久远。自传入我国后发展已逾百年。国内有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喜爱铜管乐器。如今,国内的铜管乐作品创作或演奏技巧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将重点探讨铜管乐研究的基础训练技巧,结合演奏实践来分享在呼吸、面肌、口型等方面的演奏经验。

【关键词】铜管乐;演奏技巧;基础训练

铜管乐器从发明之初到现代,在功能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已经经历了众多研究者的改良,因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想要演奏好铜管乐器,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艺术技能。只有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以规范的演奏技巧调动身体各部位才能取得更加出色的演奏效果。现阶段,国内有很多铜管乐器爱好者并没有真正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归根结底还在于未对这些铜管乐器开展系统、科学、深入地基础训练。只有认真总结在铜管乐器演奏过程中的呼吸、面肌、口型等训练心得,才能更好地提升铜管乐器的演奏能力。

1 西洋铜管乐演奏的呼吸训练

呼吸是所有生命体的本能活动,通过自然状态下的反复呼吸,满足了生物机体的供氧需求。与生命呼吸的自然随性相比,出现在西洋铜管乐演奏中的呼吸则表现得更有规范性和审美性。想要让铜管发出动听优美的旋律,需要靠演奏者向乐器腔体中输送大量的气息,并控制腹腔内的气息流动,重视唇部的风口闭合度,这是所有铜管乐演奏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1掌握正确地铜管乐器呼吸方式

通常,演奏者吹奏铜管乐时的呼吸形式主要分胸式、腹式、胸腹式三种,当然也可对应称之为锁骨式、膈肌式、混合式。胸式呼吸强调气息的控制点在胸腔,这样的控制方式使得横膈膜向下扩张变得困难,降低了演奏时所需的气息量。腹式呼吸虽然消除了胸式呼吸中横膈膜不下扩的缺陷,但却造成了胸腔整体的活动不积极,受压制的气息流动还是无法满足吹奏需求。运用胸腹混合式呼吸后,演奏者在吸气时能够让横膈膜迅速下降扩张,腹壁外凸膨脹,肺部充溢着有大量空气,为下一步的吹奏做好了铺垫。西洋铜管乐器的演奏常会运用胸腹式呼吸方式,此法的优点明显:首先是胸部与腹步同时张开后存储了更多的气量,利于乐章中长幅乐句的一气呵成、连贯演奏;其次就是通过调动身体各组织、肌体的协调配合,能够整合更集中的气息推送入管内,发出的乐器音色饱满。

1.2 熟悉铜管乐器训练中的技术要点

日常的西洋铜管乐器训练,应该选用长音练习呼吸更为合适。唇部接触铜管后,利用唇角完成吸气。由于口腔容量大于鼻腔,用唇角吸气更易在较短时间内集聚更多空气。吸气的过程中,人的腰部会迅速隆起膨胀,这是因为横膈膜在快速下降,而肋骨则感觉会相应向上舒展,代表着胸廓在持续增大,肺部气体的存量也在激增,这时人们会感觉体内的气体也会到一个容纳临界量。随后,应该紧跟着呼出气体,气体送入管口经过管体后,就能够发出乐器之声。一旦在呼气过程进行中,扩张的膈肌以及肋间肌都会持续松弛。如果铜管乐的演奏者懂得利用胸腹式呼吸法,那他们将在音色表现与气息控制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对各种乐章也能够做到信手拈来,从容吹奏。

1.3 理清铜管乐的演奏呼吸技巧

铜管乐器的演奏很多都需要专业人员拥有强大的控制气息的技巧。音乐地美妙无疑正是铜管乐各种演奏技巧的集中表现结果。铜管乐的演奏呼吸技巧方面,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乐谱中长短不一的音值,以及乐曲中强弱不等的力度,都可以划定出不同气息量;二是演奏者应该学会利用有效空挡来尽快排出存于体内的多余气量。铜管乐器的演奏要会用不同气息,同时调动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活动来完成。只有速度均匀、气量饱满地气息顺畅稳定地灌入乐器腔体中,才能够发出铜管的本质音色,是那种带有金属质感与穿透力的乐声。

呼吸训练要重视日常训练中的点滴积累,一定要加强体会锻炼,重视对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松弛引导性训练,让肌肉时刻保持灵活地弹性。当然,演奏者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要明确有了控制自如的气息,并不能确保铜管乐器就能发出足够动听的音色,还可能存在气息呼吸与口腔、腔体、个体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在演奏过程中应该保持足够的重视。

2 西洋铜管乐演奏的面部肌肉训练

细心的观众在现场观看交响乐表演时,常可以看到不同样式的西洋铜管乐器。这些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常会让演奏者表现出各种面部表情。可以说,有些人的演奏面部表情并不是科学合理的。一些铜管乐器的学习者在协调训练面部肌肉时,常会出现面肌松弛抖动、合不拢嘴无法聚气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几点:要想使得铜管乐器的演奏更加细腻,还需要重视对面部肌肉的协调训练。一旦疏于练习,不重视面肌对现场演奏的艺术效果影响,面部肌肉无端在铜管乐演奏中出现抖动,嘴唇的上下唇肌无意识进行歪斜翻动,从而影响面肌作用的发挥。一旦嘴唇在贴近西洋铜管乐乐器后,演奏者的上下唇始终保持僵硬,也会使得乐器的发音受制,没有了肌肉的振动就没有更为圆润地铜管音色,没有了金属质感的穿透力,在面对较高难度的乐谱时就难以应对。

人类的面部具有十分丰富的表情,这得益于拥有十分复杂的面部肌肉群。人们在学习和演奏铜管乐器中,用于控制演奏的面肌也十分丰富。很多初学者在初期吹奏铜管时,脸部的表情往往是单一化的,不是紧张拘谨就是傻傻地微笑。面对铜管乐器的吹奏需求,在训练时应该积极重视几方面内容:首先就是演奏者的下颚,要在演奏时尽量地平缓。这样的动作需要利用口腔的口轮匝肌以下的肌肉来协调完成。日常训练中,应有意识地让上下牙努力调整为需要演奏的平行状态,即使存在先天性的生理上的上下牙床不对称,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促使在演奏中更贴合乐器的吹奏要求。其次就是演奏者要学会调整自己,要时常将演奏中的嘴型降低。铜管乐能发挥的音色需要演奏者的上下嘴唇,使得上下唇的振动变得自然合理,让双唇处于放松的环境下,能发出更加自然也更有穿透力音色;第三就是丰富的面部表情使得自己不应该在需要时才能学以致用,而应该始终保持面部肌肉的灵活颤动或收缩,放松唇肌后,铜管乐音色的流畅感也应运而生。

3 西洋铜管乐演奏的口型训练

演奏铜管乐器的注意事项中,演奏者还需要注意加强口型的训练。铜管樂器的音色如何,靠的是演奏者通过嘴唇向铜管输送的气量如何。作为特殊的靠嘴唇振动原理发声的乐器,铜管乐乐器借助正确地口型,实现了满足需求的气息灌输。从其他角度来看,铜管乐器更是双簧式的乐器。上下两片嘴唇就相当于是两个相同物质的振源。上下嘴唇的振动气口属于管乐演奏口型的重要组成。演奏铜管乐器前,演奏者应该开展大量的基础训练,力气让演奏者了解自身生物震源的实际效果。大量训练才能促使演奏者对自己的演奏口型有所了解,并固定风格。恰当应用气口,能够让体内饱满地气体通过气口与口型产生足够速度的摩擦。不同大小的气口能够借助振动产生各种音量与音色的声音。应该保持积极地练习,才能保持最佳的振动效果,从而提升铜管乐演奏的仪式性。

结束语

铜管乐器的作品要想得到完美展现,必需有精湛地演奏技巧才能实现。强大技能的基础在于科学的指导以及大量专业化的基础训练。演奏者在演奏过程,应正确掌握气息运用,加强关注面肌的变化,同时积极关注正确的演奏嘴型,才能让铜管乐的吹奏艺术感大增。只有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持续总结铜管乐器的训练技巧,才能有效推动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斌. 浅谈铜管乐演奏基础训练[J].音乐时空, 2015(23):94-94.

[2]孙中伟. 加强西洋管乐演奏中气息控制和运用的探讨[J]. 魅力中国, 2013(34):86-86.

[3]张楠. 铜管乐演奏基础训练探析[J]. 北方音乐, 2014(6):80-81.

作者简介:燕杨,1985年8月,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研究 、西洋管乐演奏。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演奏技巧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Module5基础训练
Module 3 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