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东北方言中的动词“整”

2016-05-30 16:19王吉春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句法语义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东北方言中的动词“整”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动词,它能代替很多其他的动词,在东北话中,能与方言动词“整”前后进行搭配的词语更是不胜枚举。“整”在具体语境中的义项很丰富,被称为泛义动词。本文主要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来探究动词“整”的语法特征。

【关键词】东北方言;整;语义;句法;语用

一、“整”的语义层面探究

《说文解字》解释“整”為齐也,整齐是“整”的本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整”的义项分为:1.整齐的:~洁。2.整顿,~风。3.修整,~修。4.使吃苦:~人。5.完整的:~日,~月。6方言词,相当于弄、搞。从上面的六个义项可以看出,随着语言的演变,“整”从整齐之义引申、演变出整顿、修理、搞、弄等义,它的义项在不断地扩充,语义持续地丰富。

(一)“整”的语义分类

东北方言中的 “整”在一般情况下作“及物动词”用,它所代表的动作意义尤为宽泛,本文以“整”所能替代的动词的语义来大致地把“整”划分为以下四类:

1、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

(1)赶紧把他整出去。

2、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弄”

(1)手机整坏了。

3、表示 “喝”、“打开”等常见动作行为的动词

(1)兄弟,整两口酒。(2)天亮了,把窗帘整开。

4、表示“产生”意义的动词

(1)客人来了,你给他们整点儿水果。

可以看出,动词“整”的语义具有泛义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需要从具体语境中来听辨它的意义,在不同的交际话语中,“整”会有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二)“整”的语义特征分析

动词“整”前面的主语的语义角色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判断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需要根据“整”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它所指向的句法成分即是受事,实施动作的即是施事。

(1)我把手机整坏了

(2)钱包整丢了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中的主语是施事,“整”代表处置性的动作,表示主语对宾语进行支配、处置。(2)中的主语是受事,“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弄”,表示主语被宾语支配、处置。

动词“整”的语义指向往往是侧重由动作的实施而出现的结果,并且不能明确显示出具体的动作行为,比如“钱包整丢了”,“整”的语义是指向“丢”这个结果。

“整”的语义不注重表达动作发生的具体方式,语义有时表现得不确定,很笼统,具有模糊性,让听话人想发起下一句的追问,以便能清楚地知道说话人所说的具体动作是指的哪一个。从“我把手机整坏了”这句话,我们无法知晓手机是被何种动作行为弄坏的,因为能把手机弄坏的动作行为有若干种,“整”不能确切地说明某一种动作行为,到底是摔坏的、压坏的、撞坏的,还是被其他方式弄坏的,不得而知,这句话的语义只能传达出手机被弄坏了的结果,需要听话人进行下一句的打听。

“整”的句法层面探究。

动词“整”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连接主语和宾语,分别有以下七种情况:

(一)整+宾语:

1.整+名词性宾语:

(1)整+受事宾语:整饭、整菜。饭和菜是受“整”支配的宾语,表示受事。

(2)整+结果宾语:你挺能整坏事儿啊!“坏事儿”是表示由于“整”的使动而出现的结果

2.整+动词性宾语:整走、整开,动词“走”和“开”表示因为“整”的使令而出現的动作

3.整+形容词性宾语:整好的、整没用的。形容词好的和没用的在这里作宾语,和“整”连用表示状态和性质。

4.整+代词性宾语:

(1)整+疑问代词:你要整什么,什么表示未知、不确定的被支配的事物

(2)整+指示代词:整这个,这个表示已知的、明确的被支配的事物

(二)整+补语:

1.整+结果补语:整坏了,坏了补充说明“整”的结果。

2.整+趋向补语:整回来,回来表示动作趋向

3.整+处所补语:把衣服整到衣柜里,衣柜里表示处所。

4.整+情态补语:整得那么严肃,严肃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三)整+补语+宾语:整疼了我,形容词“疼”作为补语,介于“整”和宾语“我”之间,补充说明“整”导致的状态。

(四)单独使用“整”,充当谓语:这事儿不好整啊

(五)可以构成“整+否定副词不+整”,一般用在疑问句中,带有一种询问、催促的语气。如:都七点钟啦,整不整晚饭啦?

(六)“整”一般不能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通常不说成“很整、特别整、非常整”,但是如果在程度副词和“整”的中间加入助动词“能”,程度副词就可以修饰“整”了,比如:“很能整、特能整、非常能整”。

“整”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没有整到书”;可以受时间副词修饰,“马上整饭”,可以受范围副词修饰,“晚饭只整一条鱼”,“作业我全整完啦”;还可以受语气副词修饰,“竟然整了个第一名”。

(七)“整”的后面可以加“着”,“了”,“过”,表示动作进行的时态。在这点上和普通话的动词带着、了、过的用法和意义相同。比如:菜正在整着呢、饭已经整了、头发在发廊整过。

三、“整”的语用层面探究

在不同的口语语境中,同样的“整”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要根据前后句来确定“整”的含义。比如:“我去整一块豆腐。这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整”就至少有三个含义。例句如下:

今晚我做菜,我去整一块豆腐。(烹饪)

一会儿上街买菜,我去整一块豆腐。(买)

豆子已经磨好啦,我去整一块豆腐(做成)。

可见,“整”的这些泛化而游移的意义必须依赖它所应用的语境来确定。

“整”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下会含有贬义色彩,比如“整事儿”、“整景儿”。例句如下:

(1)“你老实点儿,别总整事儿。”这句话的“整事儿”有“找茬儿”,“搬弄是非”之义。

(2)“他很虚荣,平时很爱整景儿。”其中的“整景儿”是指故意炫耀、显摆之义。

结语

本文初步地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浅析了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整”的语法特征,通过举例子大致地描写和探究了“整”的语义特点、句法结构及语用形式,希望能为日后的东北方言动词的语法研究提供个案参照。

参考文献:

[1]杨春宇、佟昕. 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整”和“造”[J].大连大学,2013.

[2]聂鸿英.中国东北方言动词略析[J].延边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吉春,1991年8月生,男,汉族,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从事汉语言文字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句法语义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语言与语义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