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辅导员角色定位

2016-05-30 18:52朱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辅导员政治

朱燕

[摘 要] 当代一些大学生存在着缺乏理想信念和基本的政治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的现象,探寻教育发挥作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还没有满足大学生對理想信念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相结合、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需求。明确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者、教育者、引导者的身份,对于促进工作实效的提升和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发展需求;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36-02

当前,国内、国际的复杂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身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如何跟上时代步伐,走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是辅导员一直所关注的问题。而制订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应注重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应根据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进行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當代大学生自身制约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想信念和基本的政治素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环境因素的侵袭,不可否认当代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更遇到了时代性的挑战。

此外,如何让当代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进而接受、研究、传播多种思想,成长为具有基本政治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根本问题。这当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性的认识,而仅仅认为这只是一种政治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功利化。这就人为地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障碍,加上教育方法不接地气等各种因素,使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无法提升。

(二)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在“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的路上,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标准逐渐提高,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关系到个人成长、行业发展甚至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没有把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成功的标准,更多把物质条件的提高作为最终标准,少部分学生缺乏诚信,大部分学生缺乏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待专业不够钻研,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

此外,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和道德,这种规则和道德就是一种职业精神,是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并避免产生破坏力的约束力,应该被发扬。但现实是一部分大学生打破这种规则,而去遵从一些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的潜规则。长此以往,各个行业基层战线上缺乏不断钻研技术的人才,势必对行业发展甚至民族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机。

(三)缺乏主动创新、为社会服务的意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家、社会也更需要高素质人才对社会的反哺。当代大学生一部分人存在着希望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即时回报心理;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缺乏集体感、责任感;看重获得和享受,缺乏主动付出和奉献精神。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业和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创新的欲望,内心没有渴求,得过且过,急于求成,也因此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个人成长止步不前;也不能将个人梦想和国家、民族发展结合起来,主人翁意识淡漠,不能很好地肩负起中国的历史使命。

二、当代大学生无法得到满足的几个发展需求

(一)理想信念如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是迈入成人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务必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才能取得实效。但现实情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遭遇了冷淡,存在着不接地气、对青年学生的信仰引导实效不够的情况,甚至很多青年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学习和政治立场的选择完全划上等号,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方面存在忽视、缺乏科学方法等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旧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只要引导至讲明白,学生就明白;只要学生懂得多就会信得多;只要学生信得多就会做得好。

究其根本原因,高校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最大效用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接地气,不能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不能把抓住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能把大学文化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个人思想的成长并自觉与理想信念的选择、树立相融合。

(二)职业精神如何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在于其专业技能的高低,而其职业发展却与其职业精神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局势下,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安全法制、服务创新等各方面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但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不论是课堂还是比赛,对专业技能之外的职业素质存在轻视的态度,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职业素质和精神却不能与之相匹配,必然会对职业发展形成阻碍,且这种素质的缺乏是长期的、难以扭转的。

因此,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如何把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融会贯通是教育中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是应该要去重视的问题。实际上,这种职业素质和精神在教师自身、学校氛围、技能传授过程中都有所体现,也只有在这几个方面能够予以重视并有意识地去实施才能够起到作用,并且这种素质、精神的传承能够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助力,帮助其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三)个人成长如何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脱离社会、孤立开展教育工作,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重视大学生教育内容,是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的。一个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必定是要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结合的,一方面参与社会服务能够发挥所长,提升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社会服务的同时,能够增加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敏感度,以便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

目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服务意识,一部分是缺乏社会服务的平台,更多的是没有明白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之间关系,缺乏主动性。这必然会给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在社会服务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在意识上加强,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类平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即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以服务来促进学生成长。

三、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以学生事务为基础,做好管理者

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高强度等特点,尤其是事务性管理工作的繁杂、耗时,使得很多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迷茫,对自己实际承担的角色并不十分清晰,甚至部分辅导员认为自身就是打杂的,这些现象并不利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学生关于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方面的意识提升十分依赖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而一旦辅导员不能明确事务性管理工作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必然无法做好这些工作。

实际上,只有做好学生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才能以此为契机,把事务性管理工作作为载体,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走进学生心里,进而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在定位自身角色时,以学生事务为基础,做好管理者。在事务性管理工作中可以掌握学生基本的心理特征和科学的沟通方法,组织协调、文字处理、口头表达都能得到提升,进而寻找工作的规律,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并把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风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终目的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做好教育者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生的发展需求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以事务性管理工作为基础,另一方面一定要避免落入单纯的管理工作,要跳出局限,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定位自身的角色,身为教育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成才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辅导员实际上就是一个班级、年级的领导者,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培养學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辅导员在定位自身角色时,第二个层次就是教育者。一定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全方位打造平台、提供发展机会,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指导,这种指导建立在辅导员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有高度的、能全局處理事件的能力的基础上,这是辅导员身为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以人生导师为目标,做好引领者

辅导员最核心、本质的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前面的角色基础上,最终应以“人师”作为最高目标。“95后”学生越来越个性鲜明,而社会环境、国际环境越来越纷繁复杂,针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来势凶猛,单纯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远离。但现在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中,一方面辅导员自身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还不够警醒,另一方面辅导员化解思想危机的能力还不足。因此,辅导员工作一来要加强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要时刻对自身工作进行思考,洞察学生思想、事件所承载的价值观,培养出技能和道德、知识与信仰同时具备的高素质人才;二来要牢记自身的使命,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同时要结合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做能够把“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精神、将“民族精神”融会贯通的人生导师,引领学生前行。

参考文献:

[1]徐霞萍,沈晔.探究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工作实效[J].职业教育,2013(10).

[2]王昱入,朵娟.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把握的原则探析[J].价值工程,2014(5).

[3]王文燕,张海川.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4]林樟杰,沈研.辅导员角色定位新思考[J].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辅导员政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