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6-05-30 18:52刘芳崔偲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

刘芳 崔偲倩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是一种素质型人才,一种具有独特思维能力的应变型人才,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英语专业由于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一直以来在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关注不足,导致人才竞争力面临严重挑战。以语言和文化为依托,以任务型实践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是培养英语专业创造性思维人才的保证。

[关 键 词] 创造性思维;英语专业;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38-02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界。总体上讲,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培养高级英语专业化人才;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前者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后者是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应该说,两种模式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和对外交往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才。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鲜明的要求,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颈,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于,无论业内还是业外都开始质疑英语专业的优势在哪里,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受到威胁,社会对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专业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多少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方面是业内人士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切相关的培养措施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前提来确定。国内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坚持英语专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英语的学科内涵开展人才培养,即较高的英语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人文素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何兆熊,2003)。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英语专业应该拓展人才培养的范围,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英语专业的目标,英语专业应该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如语言、文学、翻译等。然而,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够的。学界已经清楚认识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不单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还能够敏锐地感触到异域文化的精髓,善于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够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融会贯通,并根据我国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种“由服务转向研究”的理念,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广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才的國际化被提到新的高度和认识。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化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核心在于增强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语言文化内涵建设为依托的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研究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識的主要方式。根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秋芳将文化分为两类:1.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2.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前者是指通过语言传播的各种政治、历史、军事、文化、科技知识、传统、信念等,后者是指不需要语言为中介的文化,例如建筑、图画、音乐、服饰、食品等。可见,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框架,是一种文化代码。没有语言,人类就无从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的发展。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文化的制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无可置疑地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正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天然优势,我们应该凭借两种文化的疏离,培养出能够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因此,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是以语言的物质外壳和文化内涵并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

在历经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之后,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回归了19世纪法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的理论和思想。同时借鉴了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科学地体现文化因素,达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模拟真实交际背景并形成相应的语言意识,英美学者近二十年来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索,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在把语言、文化、认知、个性、交际等问题放置在一个系统中去研究,借鉴了当代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研究领域里的必要因素,形成了语言个性、文化空间、语言世界图景等重要的创新思想。学者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自身经验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对信息意义的理解。学习过程是个体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总是将个人意义带入认知过程。

因此,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地位,以此为基础,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应该是以宽口径的知识面和厚实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明确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无论怎样的课程设置都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设定,有效的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因此,设定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转变原有的以语言技能为导向的目标,在长远的专业建设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优化理论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英语专业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在巩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理论课程,达到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双重提高。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除了阅读英文原版著作外,鼓励学生创作各种体裁的英文作品。即便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的语言技能课程,也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词源探讨和语境设定,发掘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加大理论课程的方法论研究,增强学生科学研究中的批判意识。课程内容应科学化、系统化,加大力度改变现有课程内容的碎片化、非系统化的现象。面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不仅是“是什么”,而且还有“为什么”和“怎样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理解是批判的前提,但是批判的理解和思考才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三)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由于受到狭隘的学科定位,英语专业作为文学学科,其实践性一直被忽略。隨着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逐渐意识到,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补充理论教学,而在于学习的本质就是实践。因此,应该努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设置文化体验、英语演讲、英语辩论、学年论文等实践任务,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励外语学习、展示语言综合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个人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英语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首先注重自身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进行国内外进修或访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和师资培训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师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五)调整评价体系

毋庸置疑,评价体系对于判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才培养闭环中的一部分,评价体系必须与教学理念相契合。目前现行的评价体系已经远远滞后于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应该尽量减少语言规范性的考核,增加语言应用考核的比重,提升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内容考核。可以看到,改革后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提高,为评价体系的调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2000年颁布的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渐渐出现了专业优势不明显,工具意识过强等问题,使得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内涵的建设,利用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对比,吸收合理内核,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拓性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使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成晓光.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3-7.

[2]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3-4.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4]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1-7.

[5]葉兴国.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几点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4):297-302.

[6]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33-3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