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趋势

2016-05-30 00:23王杰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辅导员思政

王杰昌

[摘 要] 思政教育网络化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如何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壮大,这是很多思政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通过分析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當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先进,机制灵活,能契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它为我国思政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道路和方向。

[关 键 词] 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思政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48-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新颖,机制灵活,覆盖面广,能够因人制宜,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另外,其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的把握,也更加民主、更加有吸引力。鉴于此,如何将网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就成为思政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网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以为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网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一)架起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平等性主要是指网络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在网络世界中,不受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可以自由传播,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互联网的终端。因此,在网络中,不管是高校辅导员还是学生,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就架起了辅导员和学生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可以说,在网络中,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是网络用户,大家就都是平等的。

(二)使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时效性

网络以其迅捷、高效的特点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了诸多方便,这也是网络为什么能够迅速普及的原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新更便捷,也使教育思想的传递更广泛。很多学校将第一手的资讯、时事登在学校思政平台,不断提出新的论题,不断引发广大学生的热情讨论,在讨论、思考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可以把握时机,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由此可见,网络带给思政教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不仅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其时效性。

(三)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新是网络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性成就了网络的现在。网络的创新性源自于網络的平等、开放与自由。网络巨大的潜力给每个国家、每个组织、每个人提供了全新的机会。网络思政教育为当下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思路,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政路径。网络的广覆盖面、传播速度及开放性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成效,使得思政教育可以不局限在教室、办公室,而是随时随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一对多”的特性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使得思政教育呈现精简、高效的良性发展态势。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缺乏专业人员

高校网站作为一个大学的门户平台,信息发布、新闻推送是其主要功能。随着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兴未艾,很多高校现有的网站管理人员已无法满足需要,一方面是因为网站管理人员不是专职的教师,对网络思政平台的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缺少经验;另一方面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站管理、维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时效性,因此,为了保证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和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持续推进,必须增加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人数,主要是增加一些懂网络技术的年轻辅导员。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又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人员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所缺乏的专业人才。

(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有待提高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是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愿意以沟通、交流或者辩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对思政网络平台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很多高校网站的侧重点依然是信息发布,缺少互动版块,微信平台形式虽然灵活,可以进行网络投票,但缺少交互式的沟通渠道。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应充分整合各种网络资源,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网站改版成界面清晰、栏目丰富、开放性和互动性强、有特色的专业网络平台。

(三)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缺乏认识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应用网络的时间、范围和程度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也就显得势在必行。但是,面对网络复杂的环境和诸多诱惑,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关注度普遍不高,有些学生进入网站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多的学生是关注网游、社会娱乐新闻、影视剧等,这给网络思政教育的推行带来了阻力。要吸引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关注,除了改进网站形象,还应开设更多契合大学生需求的专栏,网站的内容要有时效性,主题严肃,生动活泼,并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增加互动交流、大学生发表个人言论的版块。

三、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网络平台的内容必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须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服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平台一定要走内涵建设的道路,要依托高校深厚的校园文化与历史底蕴,并赋予响亮而深刻的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站建设全过程,提升网站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主题网站和特色网站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站建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视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明确教育目标;第二,网络平台的教育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成就,并结合高校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大学生思政网络平台的教育方式要契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要求,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网络平台要设置范围更广、涉猎更深的栏目,以符合大学生的需要,为他们解释疑惑。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不沉迷网络,提高对网络风险的心理防范能力,最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养。

第一,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应当提高警惕,有选择地利用网络。针对一些暴力、色情及非法信息,大学生应该有基本的辨别能力,主动屏蔽,做到不接触、不传播。另外,网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果大学生没有防范意识,很容易陷入其中。因此,学校应通过主题团课、网络安全主题征文、网络安全讲座等形式向学生灌输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警惕性,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锻炼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意志力薄弱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大诱因,很多學生最初接触网络的时候并不痴迷,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多,逐渐就抵御不了网络世界的诱惑,沉迷于网游。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价值观念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在人生志趣和道德情操方面有所提升。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瘾的辩论会、主题班会、主题团课等,警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杜绝网瘾。对大学生网瘾问题,也不能一味封堵,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一些电子竞技之类的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网游的真正用途。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素养,而不是为了遏制大学生上网。

(三)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隊建设

院系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平时的学生管理,还是在思政、心理课上,辅导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提高辅导员的政治觉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一支具有战斗力和责任感的学生工作队伍,从而担当起网络思政教育的重任。高校的宣传部门也应配备专职的网络思政平台管理员,他们不同于普通的网站维护人员,这种管理员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还要对大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有所把握。辅导员与思政网络平台管理员加强沟通,形成合力,那么,网络思政教育必然会有新的成效。

(四)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

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被誉为网络信息时代的虚拟社会。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除了人们所需要的学习、工作、生活资讯外,还充斥着大量的有关犯罪、赌博、色情等方面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加强互联网使用和管理立法,推进网络法治进程,以法律的强制力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互联网环境,为网络思政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学生、家长要敢于承担互联网公民的责任,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要坚决予以揭发,与执法部门一道,共同维护互联网的秩序,创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森,李永菊,刘敏,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探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徐欢.基于网络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谈[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

[3]孙慧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4]刘先长.浅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5]唐昕.辅导员视阈下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方法与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2016(2).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