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型专业化经管人才培养的经济法课程教改研究

2016-05-30 00:56闫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性经济法专业化

闫巍

[摘 要] 对于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而言,经济法律知识是一项必备的职业知识储备,但随着职业素养的复合化与精细化,各专业对经济法的需求除了共性知识要求外,还有了更为精细的专业化要求,经济法教学理应做出相应改进,将课程内容分为共性化的基础模块与差异化的专业模块两个部分,从而促进复合型专业化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复合型;专业化经管人才;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64-01

一、将经济法课程定位为经管类专业平台课程符合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传统经济法课程定位模糊阻碍了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经济法课程,但课程定位与课程体系一般由各专业自行决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规划,致使课程定位模糊,部分专业将其定位为专业技能课程,仅教授与专业直接相关的专项法规,部分专业将其定位为纯粹的考证课程,教学内容重应试教育轻职业能力教育,还有部分专业将其定位为选修课程,教授内容与法律基础课程雷同。经济法课程定位模糊阻碍了课程的深化发展,致使课程体系较为混乱随意,不利于实现复合型专业化的经管人才培养目标。

(二)明确经济法的平台课程定位,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通过分析过去课程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经过多次的实践探索与反复的意见征询,将经济法定位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最为适宜。重新定位的经济法课程以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及经济法原理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专业的共性和特性需求实行模块化教学,从而既能适应未来学生在解决不同领域法律问题时的共性知识需求,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必修的经济法律技能,从而完善经管类学生复合型专业化的知识结构。

二、综合不同专业共性和个性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实务流程和职业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单元,从而促进复合型专业化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适应不同专业共性和个性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复合型专业化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经济法平台课程应对应设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根据所有专业共性需求设计共性化基础类教学模块,根据不同专业特色需求设计差异化专业教学模块,以满足各专业共性和个性需求。每个教学模块再按照“现象+专题+案例”的模式安排不同的教学单元及授课内容,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共性化基础类教学模块:适用于所有经管类专业,以我校为例,该模块共计安排40课时,分为11个教学单元,主要讲授经济法基础、诉讼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了所有经管类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经济法律知识。

2.差异化专业教学模块:根据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可安排20~30课时。比如,市场营销专业考虑到营销岗位的专业需求,可主要讲授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公司企业法等相关内容;而对会计专业而言,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內容则可以删减,增加税法教学模块;金融管理专业则主要讲授金融法律制度和公司企业法等相关内容。

(二)基于實务流程和职业岗位需要重建教学单元

在上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每个教学模块应基于实务流程和学生职业岗位需要重设教学单元内容,采取了“现象+专题+案例”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比如,将共性化基础类教学模块设计为11个教学单元,具体如下:经济法基础1个单元,让学生对经济法产生概况认知;经济纠纷解决途径1个单元,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程序处理简单的经济纠纷并树立时效、证据等经济法律意识;合同法分5个单元,按照认知合同法→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终止及违约责任的合同实务工作流程设置;劳动合同法3个单元,按照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终止→常见劳动争议的解决的实务思路设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个单元,让学生有能力处理常见消费纠纷即可。

专业模块以营销专业模块为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作为市场竞争中常见的法律规范,各设计1个教学单元,以便学生掌握营销工作中应掌握的竞争法律制度。公司法、企业法则作为市场运营所应掌握的法律制度,设计4个单元,按照公司企业认知→公司企业设立→公司企业运营→公司企业终止的思路设计。此外,如会计专业则以税法作为专业模块主要授课内容,物流专业则增设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金融专业侧重于银行法、保险法等。

三、通过“情景导入+案例解析”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经济法课程可采用“情景导入+案例解析”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实务情景导入教学内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解读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的岗位实践能力。简单来说,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点设置情景导入,通过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及讨论,并带着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接下来由教师对该法律现象涉及知识点做讲解,导入情景解决学生心中所惑。最后,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由教师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

参考文献:

柳礼泉,吴艳娇,丁蕾.教学方法创新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

猜你喜欢
共性经济法专业化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共性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