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6-05-30 02:35钟建平傅淑燕王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订单班订单校企

钟建平 傅淑燕 王飞

[摘 要] “订单班”是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兴起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订单班”为例,通过对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调研、访谈,了解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订单培养合作效果。

[关 键 词] 订单班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05-03

当前,高职院校强调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与企业共同开设订单班,对在校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我院正在尝试开办各种类型的订单班,如电梯班、西子航空班等。但是,很多学生对“订单班”不是太了解,企业选拔宣讲会,或老师的介绍也只是让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学生不能短时间内确定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进入订单班,对订单班的教学安排等信息不明确。导致许多学生拿到报名表以后不知所措,加上父母对此也不甚了解,所以会出现学生盲目报名,或错失良机等情况。

如何及时解决“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題。本文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订单班为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实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订单班”的特点

所谓“订单班”,就是指由合作企业提前(一般毕业前1~2年)在学院的对口专业或相关专业中,通过双向选择重新组成的班级(虚拟或实体),该班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毕业生将提前(一般毕业前1年)进入企业工作。自2008年以来,我院已组建了10余个订单班。在建班之初,经校企共同研讨,学院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紧密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订单班最大最基本的特点。实践证明,“订单班”能够更好更快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校、企、生”三赢的效果。

二、我院“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订单班”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们学院的订单班毕业生或实习生在企业的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是技术岗位,其中以操作为主,服务其次。这也说明符合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部分学生选择进入订单班学习是因为就业便捷,有良好的薪酬福利,发展空间充裕,因为很多合作企业是主流企业,实力雄厚,在杭州刚设立新公司,急需人手,所以待遇比较好,晋升空间比较大,再加上学生三年后毕业即就业,这些都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环境并不挑剔。

近6成学生认为进入订单班学习要做好牺牲休息时间,甘于寂寞的心理准备,说明订单班学习时间紧,压力大,要有毅力和定力。3.8成学生认为要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说明不能盲目选择订单班,要定位准确,理智选择。还有1.8成学生认为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说明订单班学生顶岗实习比较辛苦,劳动强度比较大,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进入订单班学习的较普通学生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前接触和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是有企业的管理层,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可以了解更多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等信息。再次是实习机会和学习的内容要比普通学生多一些,可以利用寒暑假提前进入企业实习,体验真实生产情境,可以学到教学大纲以外的最新专业知识和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知识。

53%的学生认为订单班的弊端是选择工作的范围太小,换企业、换岗位受到限制。因为在订单班学习的内容主要针对合作企业的某个工作岗位,专业知识面较窄,所以,一旦换企业,或其他岗位工作就得从头开始学习和适应。44%的学生认为订单班课程太多,学习压力太大,因为这些学生平时除了要继续上原先专业的课程,其他休息时间还要学习订单班的课程,所以,需要摆正心态,坚定目标,克服困难。

在5个订单班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中途退出,其他4个班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退出,2个订单班中有1~3成的学生中途选择退出,1个订单班中小于一成学生中途退出,1个定向班中有3~5成的学生放弃。

近五成学生是因为对企业发展前景不了解,岗位不熟悉选择退出。二成学生是由于觉得就业岗位受限制,发展空间不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成学生是因为盲目报名。学生中途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与未来职业目标不吻合,或者与期望值有差距选择了中途退出,这也说明企业在选拔时没有讲全面、清晰、明确,或学生没有慎重考虑,准确定位,盲目选择。结果对企业和自身都没有好处。

(二)“订单班”合作企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与我院合作组建订单班的5个企业,技术人员引进途径和比例各有不同,其中西子航空和容安电梯两家企业需要的五成技术人员是希望从订单班中培养,其余五成招聘相关专业毕业生和自主培训。杭州燃气集团15%的技术人员订单培养,10%自主培训,其余部分从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招聘。联源重工只有5%,沃瑞奥汽车只有10%的指标从订单班中培养。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操作工人和技术服务人员,其中技术工人岗位占67%,技术服务岗位占33%。说明培养的方向和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十分吻合。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在选拔订单班学员,组建班级时,都要适当考虑每个学生的生源地和家庭背景。原因主要是企业希望学生毕业后能一直留在企业工作。但根据企业经验,如果不是企业本地生源学生,大部分会陆续回到生源地工作。或者那些家庭条件富裕,娇生惯养的学生,一线工作吃不了苦,往往中途就会离职,所以,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会适当考虑这些因素。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给毕业生的薪酬较低,为1500~2000元左右,其余四家企业均在2500元以上。说明订单班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乐观的。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中,西子航空、容安电梯和杭州燃气集团三家企业的毕业生流失率较低,小于50%,沃瑞奥汽车流失率在50%~79%之間。值得关注的是,联源重工有80%~100%毕业生流失。每个企业订单班学生平均离职率达到36%。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中,毕业生离开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选择辞职,少数员工是被企业辞退的。说明少数学生还是没有符合企业用人的需求。

当前与我院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的五家企业对当前订单班的毕业生总体是比较满意的。主要是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适应能力方面比较突出。

三、“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因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合作开展,三方对人才的培养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所以,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该模式在实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订单班的流失率偏高

稳定率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可以从“退学率”(即学习期间中途退出订单班)和离职率两个方面体现。调查结果显示,5个订单班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中途退出,其他4个班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退出,2个订单班中有1~3成的学生中途选择退出,1个订单班中小于一成学生中途退出,1个定向班中有3~5成的学生放弃学习。每个订单班中途选择退出平均比例为13%。通过调查,学生中途退出订单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晰,岗位不熟悉选择退出,3.2成学生是由于觉得就业岗位受限制,发展空间不大,还有近3成学生因为盲目报名,少部分同学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中途放弃。

(二)学生职业定位的不确定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摸索期,我院多数学生三年下来都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所以,当处在大二时期面对是否进入订单班学习的选择时,多数学生是茫然的。调查结果证实,29%的中途退出订单班的学生是盲目报名的。因为他们加入“订单班”,即意味着提前找工作,确定就业范围,需要提前做职业生涯决策。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深刻认识,对其他工作没有太多了解,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盲目选择。

(三)企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局限性

订单班从开始建班之初,企业就已经设定好相应岗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岗位,而且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多。另外,学生一般毕业后就在该岗位工作,很难换到其他岗位。订单班课程从大二开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置,要求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即围绕岗位需要开设,降低专业技能的宽度,只教授学生适应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致使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离职就是认为就业岗位受限,没有发展空间。

(四)教学安排缺乏合理性

对于“1+1+1”模式的订单班,为虚拟班级,不单独建制实体班级,即学生继续在原来班级正常上课,利用周三、周五下午或周末空余时间进行订单班授课。这样的教学安排,首先学生会有不平衡感,认为其他同学休息,自己却要上课。其次减少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兴趣爱好等文化活动的时间。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期间,有些企业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学生不太适应,身心过于紧张、疲劳。从调查结果和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太紧,学习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大等。

(五)订单班管理制度未健全

当前“订单班”教学管理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比如《订单班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薪酬制度》等,但随着合作的推进,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所以,还需要不断完善,健全相关制度。从企业访谈了解到,首先目前少数订单班上课纪律不是很理想,学生经常迟到、旷课,苦于没有考核制度,学生自由散漫,学风较差。其次,没有退出机制,学生中途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意继续在订单班学习,就不来上课,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再次是有些企业兼职教师动手能力很强,但教学能力不足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另外,企业在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和学生宣传时务必要实事求是,如果学生预期和实际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会否定企业,甚至会以为学校欺骗了他们。

四、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完善三方合作协议书

在拟定订单班的合作协议书时,企业、学校和学生都需要参与,要在协议书中明确三方的具体权利、详细义务和主要责任。同时,三方要全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和整个教学环节。成立订单班时,作为企业方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进行夸大、虚假宣传。高职院校作为该培养模式的主导,要坚持教育属性,防止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在成为订单班学员之前,要与学校签订由学生本人、家长签字确认的“订单班”意向书,便于日后教学管理。

(二)健全教学管理规定

企校双方要秉持“以生为本,合作共赢”的宗旨,从教师配备、校本教材撰写、教学形态、顶岗实习、教学督导、学生考评办法等,一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同时,企业、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和义务。主要途径:一是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由企业授课教师、学校专业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组成,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订单班的日常教学,包括实习实训进行教学常态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听课、查看备课资料、学生座谈会、作业等方面。二是通过手机微信,成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由专业教师、学生、企业授课人员组成,实时进行信息交流,学生可以反馈建议与意见,校企双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反思教学不足之处,并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促进专业课程建设

调查数据显示,订单班中担任教学工作的以学校专业教师居多,企业人员偏少。要制定吸引行业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的相关政策,共同参与到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从而引入行业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等,贯穿于教学始终,推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态,完善教学内容。

(四)加强企业文化教育

据调查数据表明,虽然有些订单班组建之初有很多学生,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陆续有学生退出订单班,毕业后,真正进入订单企业工作的学生比较少。之所以会发生学员流失这一现象,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是否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企业、岗位。所以,订单班企业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企业现况、理念、未来发展前景、企业价值观以及岗位技能进行教育,让学生早日全面了解并尽快接受企业文化。同时,企业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企业文化活动、组织岗位技能大比武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融入企业,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名员工。

(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劃教育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独特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和职业理想,去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我,找准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适合并喜欢可以从事的职业岗位,从而在面临诸多“订单班”时,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理智的选择。

当前,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浪潮中,高职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兴未艾,我们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总结经验,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探索更多更好的人才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

[2]杨智争,龙毓亮.关于加强订单班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科技,2010(12).

[3]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职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

猜你喜欢
订单班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