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6-05-30 06:28周婧卞雅琼李玥张丽吴启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应用型

周婧 卞雅琼 李玥 张丽 吴启南

[摘 要] 当前,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目前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围绕教学改革、行业需求及弘扬中医药文化三个方面,对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为中药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37-01

当前,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同时,我國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科学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目前中药学专业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培养出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一、中医药文化的继承

培养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情。

(一)课程设置

在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添加了中医药文化教育栏目。课程的建设宗旨是学生中医药文化需求,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情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体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传承中国文化遗产的文化战略。

(二)网络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库构建

利用现代的教育网络平台,构建中医药文化教育体验库。采用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国医大师、针灸推拿、本草纲目、方剂探秘、中药识别、中医故事、养生调护、正确用药、中药制剂、走进传统中药企业等项目的介绍。

(三)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建立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中医中药教学与研究的资源和社会科普教育的资源。对于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通常建设有模拟医院、中药标本馆、模拟药房、药苑(药用植物园)、野外采药等项目,支撑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四)中医药文化节的举办

对于中医药院校,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能够贴近学生的“节日”需求和大学生的活动需要。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基础,既满足专业培养体系对知识点的要求,同时使学生直接享受“过节”带来的文化喜悦。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度

在中药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中医药传统师承教育带入现代院校教育之中,积极推行“师承教育”——本科生导师制:一名教师指导若干本科生,通过因材施教,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从入学开始可以跟随导师进行科学研究,熟悉科研思路、进入科研团队。

(二)“朋辈教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

以“朋辈教育”为桥梁,构建“教育教学—科研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锦上添花。在研究生中遴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即研究生科研助理。指导本科生阅读科研书籍、听取学术报告、参与科研实验、指导实验操作等,实施“朋辈教育”。在研究生的协助指导下,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三)设立各种级别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训练计划项目

设立具有创新性的科技项目是加快本科生熟悉科研思路、进入科研团队的有力保障。完成创新性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实践引导下的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满足社会、行业需求

针对中药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通过所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在校内解决中药行业生产实际问题。加强校企联合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搭建以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综合运用毕业实习基地及学校广泛的中药类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聘请企业及实习基地的相关人员参与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企业师资来校授课或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导师行业实践经验多的特点,使学生充分接触中药行业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适应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不仅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还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平台,为中药行业的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药学专业优质资源建设、科研创新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一体化,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宪生,包永睿,郭小瑞,等.在研究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双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270.

[2]徐伟,林津晶,褚克丹,等.基于教育生态学的中药学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药学教育,2015,31(6):31-34.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