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研究

2016-05-30 07:20袁军冯军宁宗怡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袁军 冯军宁 宗怡

摘 要:文章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依托,对2013年首都生态涵养区相关生态数据进行分析以空间洛伦茨曲线为方法探究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土地利用协调程度。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的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匀线较近,说明这两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为均匀,即分布在各区县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耕地和园地其次, 草地的洛伦茨曲线距绝对均匀线最远,这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不均衡。

关键词: 首都 生态涵养区 土地利用协调度

一、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一般认为,协调发展就是指系统中诸要素和谐的、合理的、使总体效应最优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协调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协调发展表现出“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涵义;二是协调发展的观点更多地体现了“相互促进”的涵义;三是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等发展”。还有人认为,协调发展的内涵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之内;二是在可持续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化;三是依靠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20世纪90年代,关于区域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指标体系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于1989年提出的指标体系;张志强设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较早提出的区域PRED指标体系,具有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指标选取全面且可操作的特点,后来的指标体系大都参考于此;毛汉英设计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王华东、曹利军等设计的常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判断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由20个指标构成的常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王黎明设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易处理,相互之间的交织和重合部分较多,实用性不强;米红等建立的我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进入21世纪,国内一些学者长期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在区域规划制定、区域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等多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为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国华等采用多指标组合法和多指标合成法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多空间层次(省、市、区—三大地带—沿海与内地)、多角度(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徐向东提出现代时空理念指导下区域协调发展质量的概念,即从时空两个层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这一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建立其概念模型。陈栋生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他把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概括为三大阶梯、三大高地、三驾马车、三大诟病,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陈宣庆在充分认识新历史时期区域规划的内涵、特点和性质,总结我国区域规划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进行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本身的极其复杂性,使得该研究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加深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机制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切实指导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践,这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

二、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

1.空间洛伦茨曲线的绘制。首先,根据区位商的理论,计算首都生态涵养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商;其次,按区位熵大小,依次列出各区各地类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并计算累计百分比。(以2013年耕地区位商和林地区位商为例,其余省略。)

最后,以总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以某地类面积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 各取100长度,绘出坐标图,以各累计数绘制坐标点,得到的曲线至绝对均匀线的离差就是该地类实际分布与其在全区均匀分布的差异测度。越接近绝对均匀线, 曲线离差较小,表明该地类在全区分布越均匀;反之,离绝对均匀线较远的曲线,表明该土地利用类型在全区中的区域分布差异较大, 即分布相对分散。

2.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分析结果。按上所述绘制出2013年北京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茨曲线(图1)。可以看出,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的洛倫茨曲线与绝对均匀线较近,说明这两种用地类型在北京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为均匀,即分布在各区县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耕地和园地其次, 草地的洛伦茨曲线距绝对均匀线最远,这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