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

2016-05-30 20:58竺世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旅游

竺世萍

[摘 要]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旅游行业前景广阔,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也迎来大的机遇。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面临各种困境与尴尬,探析其中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大意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89-01

一、旅游行业前景为旅游专业发展带来机遇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文明和文化的沉淀,名山、大川、古城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伴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大,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來了很大商机。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居民2014年全国旅游总花费30311.9亿元,比2013年度高出4035.8亿元。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发展很快,规模也很大。国家旅游局2015年7月7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该统计报告显示,全国2500多所院校开设旅游类专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是11.08万人。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困境

一般我们认为,行业人才缺口大,是相应的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另一个角度看,行业人才缺口为有利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但现实情况看,确实在应届毕业生中,有大约67%的学生初次就业进入旅游行业。但4年后,只有36%的旅游专业学生仍留在这个行业,其他学生都流失到其他行业去了。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1.毕业生收益低于预期。据调查,专科毕业生进入职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收入较低。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第一年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个收入状况与同等学力的其他专业相比低很多。通过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入职第一年的收入存在“收入低、工作辛苦,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等诸多抱怨。

另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在就业初期的收入状况也是不满意的。他们认为,为了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家庭付出了很大的教育成本,而孩子毕业后的收入无法满足家庭的预期。

2.毕业生岗位体验远低于预期。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认为旅游行业是一个高薪、自由、到处旅游、看遍名山大川的行业,他们普遍认为进入职业后,一定可以自由享受旅游资源,有着很多美好期待的职业。但进入职业后,他们发现,之前的预期都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导游、端盘子。据调查,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一年内,对旅游行业的憧憬顿然消失,“工资低、无保障、起早贪黑,别人吃饭我看着,别人吃完我再吃”等负面观念成为毕业生对自己职业的新认识。这种巨大的预期与现实职业评价的差距,导致了很多毕业生逃离旅游行业,在其他行业找出路。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低于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预期。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制3年,其中实习实训要用大约1年的时间,在校学习其实只有两年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体育体能的训练等方面都是一种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而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对毕业生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旅游专业学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和客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广博的知识,能提供更多的知识性服务,并解答客人的难题;具备缜密灵活的思维,能了解客人的需求和心理。

这种短期教育行为下的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不能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很多工作不能胜任,毕业生会感到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收入低,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要适应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服务性,要求毕业生需要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是以旅游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对人文、地理等文化知识的素养水平,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和认知,将深邃、博大的文化提供给客人。二是以注重大学语文、大学体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通识性课程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体能、道德等素养。

2.建立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机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学习实习生于企业需要实现全方位的对接,学生利用实习期、寒暑假、周末、五一、十一等,在不同的时期尝试企业的不同岗位,既可以增加对岗位的了解,也可以对企业行业发展动态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解。

3.加强就业教育,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要在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对就业形势有客观的研判,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要综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社会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要正确认识职业的动态性发展,避免“一口吃个胖子”的投机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健文,王晖.解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18-19.

[2]丁黎明,朱婉霞.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61-262.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旅游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旅游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