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30 04:45周怡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突破难点优化教学激发兴趣

周怡

【摘要】 信息技术具有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能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如何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全面进入课堂教学,它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信息技术具有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能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如何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表现,也是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探究状态. 在数学学习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趣味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期待,并巧借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趣味点展示出来,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抢凳子”游戏,选择班级中的5名学生参与游戏,在教室中间放上4张椅子,5名学生围着绕圈,其他学生唱歌,只要歌声停止了,5名学生必须奋力抢属于自己的椅子. 游戏规则以多媒体展示,当学生听到要玩这样的游戏时,情绪高涨,教师从学生中选取5名上来参与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概念,并在游戏体验中掌握了“4比5少1,5比4多1 ”,又复习了上节课关于“4”的知识. 可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它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知数学,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而小学生正是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视野窄,在思维上往往无法突破固有的思维限制,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来说难度大. 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包含了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方便的从网络上调取与教学相关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 “圆柱体侧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柱体沿着一条高剪开,然后平铺开来,学生由此经历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感知过程. 但此时,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混乱状态,接着,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圆柱体沿高剪开的形象过程,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此时,多媒体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来,学生再次形象地感知了这一过程,他们由动手操作的思维暂时混乱阶段回到了理性的清晰阶段,从而突破了认知上的盲区,获得了新知. 又如在学习《圆的画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知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如果教师在黑板上操作,学生可能无法看清楚全过程,而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并重点标注出关键步骤,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就能有效掌握画圆的方法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感体验

在数学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在学习“圆柱和棱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时,教师以生活中的话题入手,问学生“大树干为什么是圆柱形而不是棱柱形呢?”小学生对此类问题特别感兴趣,就是尝试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这时,教师借多媒体用画图讲解:当等高的圆柱和棱柱表面积相等时,可以算出圆柱的体积最大,所以圆柱形树干和其他柱体相比,能够在等面积的条件下,向树枝输送更多的养分. 由此看出,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她总是以符合数学规律的最合理的方式生存. 当多媒体将这一知识展现出来时,学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们想不到数学知识原来也这么有趣,他们内心的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探究中,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持续的学习信心.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结合教材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突破时,巧妙引入想象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更加宽阔和深刻. 特别是空间图形,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他们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就会存在着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各种所需要的资料,如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甚至可以为学生展示作画的过程,模拟与学习相关的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冲突,进而展开想象,有效参与课堂探究. 因此,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结合难点突破设计一个动态的数学课件,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课件让学生再次形象感知了长方形的四条边的特点,那就是两条相等的长和宽.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的理解,教师特别利用多媒体的闪烁功能,分别在两条“长”和“宽”处连续闪烁三下,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就会想出各种方法,教师再借助课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最终找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将抽象的数学推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场景,使数学推理更加高效. 想在数学课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需要教师认真结合数学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和思维水平,有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整合,从而让数学探究释放魅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爱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6期.

[2]戴秀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6期.

猜你喜欢
突破难点优化教学激发兴趣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运用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