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问题探究,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016-05-30 07:14刘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交流小学生

刘阳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需要通过立足对问题的探究来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问题的呈现,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而逐步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这样,小学数学才能逐步走出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才能让新课改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开花.

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教师通过问题引出的. 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思维发育不完善. 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例如,在刚接触新教学的内容时,教师要利用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接着,教师再慢慢增加问题的难度. 当所有的基础内容教授完毕后,教师利用一些不是太难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接着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 因为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通常会问问其他人.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那么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小组讨论,当学生发现小组内的人都没有思路时,便会自己去思考. 如果学生思考出来了,那么自信心便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增加很多.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计算面积,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学过了特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那么如何计算任意三角形面积呢?你们可以尝试着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接起来,观察它们拼出的图形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联系. ”通过提出适宜难度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独立思考.

二、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不仅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这两者并不冲突,其一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合作交流时,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使交流变得有意义. 单纯的听别人的意见,学习效果并不大. 只有学生自己思考了,知道哪里不懂,在交流时,将疑惑提出来,才能将交流变得有意义. 其二,是因为在合作中,学生有着自己的分工,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只有学生自主思考,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一共有多少汽车. 教师可以加快速度播放,学生看到视频后,兴趣大增,但是视频播放速度太快,根本看不清有多少车,那么教师便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 具体的统计方法由小组内进行商定. 可以一个人统计一种颜色有多少车,或者按大小进行统计,等等. 这样,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同样进行独立思考,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主思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引领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找清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探索. 但是主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爱上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渐渐对思考问题产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由多个巨型组成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问问学生:“同学们有谁会画画的吗?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等学生画出来之后,接着让学生换个角度进行观察,再次画出这个物体,接着问学生:“这两幅画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你们能想到从上方观察物体的图像是什么吗?”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兴趣也会有所增加. 因为学生不能完全想象出具体的图像,有了疑惑感,那么对于学生的思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全面,教师要慢慢的引导,发挥好指路人的作用. 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上课互动等等,形式也要多样化,单一的形式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小学学生对于许多事物都有着兴趣,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起学生兴趣,接着引出接下来的探索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四、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一个方向上一直钻研,这种模式有优点,但同样有缺点. 缺点就是如果学生的方向错了,便会陷入错误的思维中,难以自拔,导致好久都解不出来答案. 但是如果有教师的指导,便会减少这种错误. 学生自己探究不能总是依靠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此,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时要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数学问题的呈现总是对思维与表象的检验,即使是简单的题目也可以换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对于解决难题时进行角度转换有着一定的帮助. 因此,能从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比和比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A,B两辆货车,被一家公司租用,共同去运输共77吨的货物,B车由于运行时间较长,所以运输的货物较少,比A少了,那么你们能算出A,B车各运载了多少的货物吗?学生一开始的思路都比较单一,从一个总量分成两个部分量的角度进行思考. 然而学习新知识,设置的问题当然是为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做铺垫的,这道题目学生还可以从比例的角度进行思考. 学生在几次训练之后,对于多方面思考的意识就会有所加强,解题思路也会拓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立足问题的探究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 但是,小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意识不强. 还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慢慢启发之下才能对独立思考会有所认识,并且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探索并实践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交流小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谈独立思考
我是小学生
谈独立思考
非常小学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