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2016-05-30 09:30黄松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黄松田

【摘要】 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并深化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将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已成必然.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而愈发被重视.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积极意义,由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现状开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主要措施,旨在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学习模式;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诞生了很多效果颇佳的学习策略,并获得一致公认,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个.实践研究表明,不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显著相关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掌握小组合作教学的科学性,关键在于把握三大教学原则:一是自主、二是探究、三是合作.但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而言,很多教师可能并未谨遵上述三点原则,其所开展的小组合作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效果往往不如预期.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对其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审视,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症下药,才能使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现状

1. 分组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考虑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普遍是随机安排分组,较为常见的形式是按座位顺序分组,即教师习惯把前后两、三桌划归于一个自然组.这种分组模式主要欠缺的是科学性与合理性考虑,既未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未兼顾其学习基础,整体来看,这种分组形式的基础并不牢固,极易在后期合作学习中滋生一些问题,阻碍合作学习的效果.

2. 合作模式过于表面化

如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深入观察,则不难看出课桌位摆放或呈“T”字形,或呈长方形,某一小组的成员围桌而坐,乍一看,教学模式或许有所变化,但事实上,因为教师并未贯彻小组合作模式的精神,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故我,无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学生学习依旧是被动式的,更有甚者,某些学生私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从而使小组合作模式过于表面化.

3. 学生参与积极性有限

显而易见,“合作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特征,同时它也是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的共同目标,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助合作,互帮互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小组学习中,也不乏依赖性相对较强的组员,这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相对有限.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在小组学习中的工作无关紧要,或是负责搜集资料,或是负责整理信息,主要任务或建设性学习见解往往都集中归于某个或某几个成员(核心成员),长此以往,非核心成员或是养成惰性,或是无法表现出参与热情,致使其无法在小组学习中得到锻炼.

4. 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合作空间与氛围之外,还要跟踪指导学生合作过程,做到在其科学指导下,学生能够明白如何提升合作效果.但是,现今的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而仅仅是单纯地将学生划分成组,并分配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而未做到及时跟踪、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与进程,从而表现出针对性指导不足的问题.其结果有可能是限制了小组学习的学习效果,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开展的措施

1. 充分领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使其教学设计契合于这一模式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心中有小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做到了然于胸,从而在备课、授课与作业布置等相关环节将“小组”这一基本学习单位考虑其中,使教学设计契合于小组合作学习.此外,课堂提问时应尽可能使所提问题既具有合作性,也不乏建设性,同时兼顾针对性.相对较佳的做法是直接针对小组进行提问,引导其成员合作讨论,从而使小组学习的作用得以发挥,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一旦建立其合作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数学便会更加积极,畏难情绪则会相应地有所下降,从而根本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2.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强化学生合作技能培养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甚至超出预期,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强化指导学习方法,持续学生合作技能培养意识.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探讨交流,加强合作.事实上,全面沟通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培养其听、想、说的能力.在指导合作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并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尊重他人,学会欣赏,取长补短.

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合理掌控问题设置

前文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贯彻自主、探究与合作三项原则,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为此,教师设置或选择问题的标准是适合全体学生共同完成,且小组中也要做到合作与分工适当,尽可能使不同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应强调数学问题提问的趣味化,以确保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学习的潜在欲望.

4. 设“捆绑式学分”,创新小组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教学效果也是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一环.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小组合作教学要求基于“小组”这一基本单位,设“捆绑式学分”,将个人表现同小组得分捆绑,做到评价机制的真正创新.捆绑学分机制对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热情的激发更为有利,个人表现充分结合小组得分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其合作意识与责任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新玉.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8.

[2]王任.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刍议[J].品牌,2015,2.

[3]郭毅.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4,8.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作文评改“五步曲”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