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

2016-05-30 00:11汤威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团比赛活动

汤威

学生社团

主持人:潘孟良

□ 学生社团: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汕头市第一中学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P27

□ 培育优秀社团文化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管窥 P30

我校从2001年开始创办学生社团,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的数量从创办之初的4个(云起文学社、学思工作站、广播站、学子乐团)发展到现在的21个,社团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学校对社团的管理也逐步规范和完善。

我校从2007年开始扩大办学规模,学生人数达到5000,由原来走读制学校变成了兼有走读制和寄宿制的学校。学校在完成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着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学生社团就成为有效平台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生社团已经渐成“气候”,学校已经把学生社团发展目标写进学校五年规划。学校领导明确指出:“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要使其能进大学,而且还要为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争取做社会的强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很难在当前与老师、学校的业绩挂上勾,但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和良心的考验。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落实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创新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动手能力教育,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这充分表明学校领导班子对素质教a育的高度重视,而且不是口头上的重视,而是充分拓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真抓实干,有效落实。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校新、老校区现有学生社团21个,配有兼职指导教师23人,涉及领域有:文学、广播、信息技术、环保、科技、体育、艺术、心理、英语等,参与的学生人数超过了高一、高二学生总人数的75%。社团活动的时间为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和每天下午5 ∶ 20至6 ∶ 20;活动场地有: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艺术馆、阶梯教室等场所。学校每学期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我校学生社团既有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又有各社团的日常活动和特色活动。全校性的大型社团活动有:校庆活动、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各社团的特色活动有:云起文学社每年出版一期《云起》杂志,每个学月出版一期《灵犀》小报,每年举办辩论赛、话剧比赛和校庆征文比赛等活动;广播站每天中午主持播音,每年举办英语口语比赛、主持人比赛、元旦嘉年华等活动;学思工作站负责“成长在一中”(http://cz.stedu.net/)的维护更新,每年举办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乐手联盟每年举办小百灵歌手大赛、器乐比赛、文艺汇演(2次)等活动;光影书画社负责组织书法与绘画的日常练习,举办手工艺品义卖活动、现场书画比赛等活动;綠茵环保社负责收集各班废纸,举办校园植物探寻之旅、低碳生活进校园等活动;彧翔科技社每月出版一期科普宣传小报《彧翔》,举办数学应用知识竞赛、科技作品展示、化学趣味实验展示、科普宣传板报比赛等活动;体育类社团负责组织社员的日常练习和开展晨练活动,举办球类、棋类等比赛活动。

我校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而且发展了学生个人特长,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近几年,我校学生社团获得了一批省、市级的荣誉称号和奖项,譬如:云起文学社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学社,社员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学思工作站创建的网站“成长在一中”荣获汕头市十大优秀教育专题网站;合唱团荣获汕头市第十届合唱节合唱比赛特等奖,汕头市第十一届合唱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广播站举办的“快乐学习,精彩未来”系列活动获汕头市第四届校园社团文化节“精品奖项目”奖;绿茵环保社的社员参与“低碳生活进校园”课题活动组的科技实践活动荣获全国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乐手联盟的社员在汕头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广东省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二等奖等等。

二、社团建设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取得的“显性”成果,但更加看重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隐性”成果。因此,2010年4月,专门召开了社团指导教师和各社团负责人参加的大会,会议对社团发展目标作出了具体定位:学生社团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学生自我教育的园地,学生特长展示的舞台,学生拓展交际的平台,学生干部的摇篮,学校形象的窗口”。学校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也对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参与人数超过学生总数的75%,建设20~30个社团,成为学校的又一个特色品牌。”近几年,学生社团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定位和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

1. 校园文化的载体

漫步在一中校园,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学生在社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活动。如操场上,同学们尽情释放着青春的热情、挥洒着汗水……艺术馆,同学们尽情歌唱,认真排练……阶梯教室,同学们正在进行“辩论赛”“英语口语比赛”“话剧比赛”……楼下架空层,同学们正在进行棋类比赛、活动宣传……实验楼,同学们正在进行科技小制作、实验探究……在学生社团的精心策划下,各种活动有序开展,学生参与热情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了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

2. 学生自我教育的园地

自2007年进驻新校区以来,我校由原来走读制学校变成了兼有走读制和寄宿制的学校,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一校两制”的格局,学校管理的压力增加了数倍。尤其在寄宿制新校区,学生一天24小时在学校,没有了在家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社团均由学生自行组织、自行管理、自行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对他们的管理和活动进行监督和监控,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就是进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过程。譬如:广播站组织“英语口语比赛”,他们必须自己策划比赛内容、自己开展宣传活动、自己邀请评委、自己维持会场秩序、自己主持比赛。活动过程就蕴含着礼仪教育、纪律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通过亲身体验,他们真切感受到:人际交往中礼貌的重要性、遵守纪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这些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乐意接受。

3. 学生特长展示的舞台

我校有一批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校不但给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而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他们的特长。除了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节、校庆文艺汇演等大型校园活动,还有“辩论赛”“英语口语比赛”“话剧比赛”“摄影比赛”等一系列社团活动,给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们在这些舞台上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而且对有特长的学生加以严格培养,将他们推到更高的层次。2010年,我校选送的原创作品钢琴、小提琴重奏《花·舞》荣获省、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二等奖。其中的钢琴选手吴泽华同学是南澳县学生。他家里没有钢琴,没有受过专业老师指导,从初二自学电子琴开始,利用节假日到当地少年宫自学钢琴。他考上一中后,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参赛作品《花·舞》也是吴泽华同学的原创作品。

4. 学生拓展交际的平台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怯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变得“勇敢”,郁闷的学生变得阳光,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了。有一位一中毕业生回来看望老师时谈到:刚从农村学校考到一中时,感觉非常不适应,不敢与城市的同学交往,除了学习没有其他课外活动,学习生活枯燥郁闷。后来,报名参加了环保社团后,发现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纷纷为社团活动出谋划策,在同学们的感染下自己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了,就连每周到各个班收集废纸等看似简单的工作都让自己学到了很多。2010年9月,在汕头一中新校区举办“低碳生活进校园”大型科普活动中,自己更是忙前忙后、乐在其中。到大学后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由于有了组织社团活动的经验,熟悉社团运作模式,很快就成为大学的社团骨干,感觉现在的大学生活非常充实。这个例子足以证明:社团活动对拓展学生交际、转变学生性格、建立学生自信起着重要作用。

5. 学生干部的摇篮

学生社团由学生自行组织、自主管理、自行开展活动,这就需要一批学生干部来参与社团建设,并作为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桥梁、学生与学校联系的纽带。我校社团干部由学生社团社员选举产生,报指导教师和学生处批准,确保德才兼备。为了培养好干部,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①利用周五晚上的社团工作会议进行社团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培训;②要求各社团召开例会,指导教师对社团干部工作加强指导;③通过任务驱动,各社团定期开展符合本社团宗旨的活动,要求干部撰写详细的活动策划书和工作预案,每个学期撰写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实践证明,社团使学生干部的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这几年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干部,譬如:李秀红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赖派君、沈冰莹、鄞晓冰等曾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她们到大学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6. 学校形象的窗口

近几年,学校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通过历届毕业生的广泛宣传,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有一批初中毕业生就是“沖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报考汕头一中的。学生社团正逐步成为我校的又一特色品牌。

2010年9月,汕头市科协、汕头一中联合组织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环保学会的科技工作者在汕头一中新校区成功举办“低碳生活进校园”大型科普活动。绿茵环保社大力协助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我校社团学生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参加活动的嘉宾和老师的高度赞扬,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引起了汕头市民的广泛关注。

三、社团管理机制

1.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经过几年的社团建设,学校建立了有效的社团管理机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形成了由学生处主管,其他处室大力支持,学生处选派一名副主任分管,团委、学生会协管,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的管理格局。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机制较为有效,各项工作开展得较为顺畅,如图:

2. 建章立制,规范社团管理

为了有序开展社团活动,规范社团管理,我校建立完善了各个管理环节的制度。主要社团制度有:汕头一中社团总章程及各社团章程;汕头一中学生社团活动申报制度;汕头一中学生社团成员注册制度;学生社团评优制度;成立社团的程序,撤销社团的规定;社团活动组织程序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离不开校园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1. 不断提高对学生社团建设的认识,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投入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学生社团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否则,学生社团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其发展肯定是艰难的。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人才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教育的目标。

2. 明确定位,建章立制,完善社团管理机制

没有良好的制度作保证,社团建设和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一是学校一定要给社团作明确的定位,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通过设定目标,让所有学生都看到参与社团活动的好处,让学生有追求。二是在社团管理体制上,要确保社团工作的延续性,要让社团活动充满活力。三是学校要成为社团的制度保障,不能任由个别学生自由出入,无视社团章程。这样才能保证社团活动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就我校社团建设而言,我们还有两个设想:一是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必修课程,进行学分认定;二是对学生社团进行信息化管理,譬如:学生参与社团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和注册,社团活动也可以在网上申报,以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效率。

3. 设置专兼职教师,提升社团品质,打造精品社团

在社团建设中,不能只顾建设,而忽视社团品质的提升。社团品质不高,就很难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提升校园学生社团的品质,打造精品社团,才是学校社团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社团有相关专职或兼职教师支持和热心指导,学生社团就会办得好、办得持久,成果显著。

4. 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社团工作

学校的社团建设不应当是封闭的,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诸如学校间的联合、校企间的合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合作,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校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社团比赛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选美比赛
比赛
K-BOT拼插社团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