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就业问题

2016-05-30 11:18白蓉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就业现状

白蓉

摘 要: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最直接反映,是判断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高职院校人数的增加,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高职学校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本身素质较低等因素使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就业现状,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增加就业的措施这三方面着手,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就业现状 问题成因 就业措施

一、高职院校的就业现状

1.学生就业缺乏积极性。在就业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普遍就业积极性不高。表现出了两种学生,第一种是“坐等通知”型,这种学生虽然已经签了协议但是又在学校无事可做,忙于同学聚会和个人私事,没有为入职做好前期准备。第二种则是“坐以待毙”型,整天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对找工作漫不经心,马虎懒散,前期不出宿舍到快毕业的时候随便签个工作,对就业既不重视也不规划。

2.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目前从全国形势来看,自主创业已经成了解决学生就业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自主创业这一领域投入的较少,对学生在自主创业项目和政策上引导和帮助不多,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和质量都较低。这种有效的增加就业的措施没有被学校和学生很好地利用。

3.随意违反就业协议。近些年我们在就业中发现,学生的违约率越来越高,今天签了这家单位明天又想和另一家单位签约,随意违约。但是正式的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双方签约就必须承担责任,学生若是不断地违约,不但影响了个人诚信,更关系到学校的信誉和单位的利益,以后单位在面对该校学生时就有了顾忌,这无疑给学校就业增加了难度。

二、高职院校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制约高职院校就业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学生本人三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1当前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造成对劳动力需求不足。我国现在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经济发展由单一的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势必会影响传统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减少。

1.2高职学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单位的晋升制度不合理。在中国大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看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认为这些学生是高考形势中产生的“次等品”,学习差,素质低,各方面都不行,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高职学生长远发展和晋升设立相关的制度。

2.学校因素。

2.1专业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性问题突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专业趋同现象严重。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专业设置和调整上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而只是立足于自身的师资条件,从而导致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创新,就业无优势。

2.2就业指导乏力。高校就业指导主要依靠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代课,以上人员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加之大部分学生辅导员主要是文科背景,对工科院校的专业课内容,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单位发展前景,以及行业发展前沿和动态了解较少。

3.學生自身因素。

3.1生源质量严重降低。以陕西省为例,从2010年至2015年大专分数线文史类从330下降到220,理工类从310下降到200分,近几年的自主招生几乎是没有了任何门槛。那么随之而来的生源质量也成了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个学期下来班级多数学生都会挂科,每个班几乎都有退学的学生,这些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就业。

3.2学生自身素质低。和笔者学校有合作企业在招聘中普遍反映学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逐年下滑。以机械制造类为例,主要表现为工程识图能力欠缺、工程操作技术能力不足、对于新技术设备软件等方面的应用与掌握程度不够、参与企业文化生活、团队协作与社交方面的能力欠缺等问题。

3.3对就业单位要求高.在就业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单位要求较高。学生要求就业的单位必须是国企,还要是正式编制,离家近,薪资待遇高等条件,不看长远发展只重眼前利益,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是盲目的讲条件,失去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就业的措施

基于高职院校就业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从学校、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共同努力,一同提高就业率。

1.学校方面。

1.1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和能力要求

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与市场相结合,根据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密切的联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1.2注重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对课程老师进行全面培训,每年寒暑假带领任课老师进厂进车间进行参观学习,不断地改进、丰富和提高,增加更多的就业知识储备。同时,高职学生从入校起就对其进行专业介绍,明确专业方面,大一大二期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就业指导讲座,主题班会,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会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职业规划,自身定位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帮助其成功就业。

1.3把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应该是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们的培养特色和就业优势就是实践操作。将整个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是提高高职教育竞争力和增加就业率的核心。加大设备投入,提高教师水平,配备专业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激发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

2.学生方面。

2.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之前学生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找到地理位置好、生活环境美、福利待遇高、发展前景理想的单位固然好,但毕竟是少数。剩下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基层单位,只要能都发挥自己的能力适合长远的发展就可以就业。

2.2提高自身素质。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就业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的自身素质较低,例如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不重视细节,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鉴于以上两点,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涵养,注重细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争取就业时让每一个学生展现出最完美的一面。

2.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就业中来。学生是就业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就业中来。高职院校的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就业办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在以后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择业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就业中来,为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林组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高职学生就业工作[J].消费导刊,2009,(22).

[2]马晓旭.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

[3]陈廷柱.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就业现状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成因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