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陶阁的研究★

2016-06-01 12:49杨文斌齐红雷
山西建筑 2016年34期
关键词:关帝匾额建筑

杨文斌 齐红雷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冶陶阁的研究★

杨文斌 齐红雷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介绍了武安市冶陶阁的分布与由来,根据冶陶阁的构成要素,分析了关帝阁、里仁阁及冶陶双阁的主要功能,并探讨了其立面造型特征,阐述了阁所具有的文化艺术价值,为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传统村落,冶陶阁,文化理念

0 引言

在汉语字典中,“阁”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同时阁作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缩影,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冶陶村的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冶陶阁既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建筑物,又是村庄的标志性建筑,也作旌表纪念之用,还是讲究风水、祈求神佑的庙宇。冶陶阁——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凝聚着当地独有的文化理念和社会风情。

1 概况

冶陶村(于2012年12月20日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26 km处,太行山东麓山丘缓延地带。东半部属丘陵地带,西半部群山环绕。冶陶历史悠久,冶陶村建于新石器时代,与磁山文化同一文化体系,已有3000多年历史。旧时武(安)涉(县)马路村中穿过,西通秦晋,东达齐鲁,交通便捷[1]。

2 冶陶阁的分布与由来

阁文化是冶陶村一大特色。武安当地流传有一句俗语“村村都有阁,无阁不成村”。冶陶阁一般建于村口和主要街巷。如:关帝阁位于原冶陶村的南口,因而又称南阁;玄帝阁位于原冶陶村的

西口,因而又称西阁;里仁阁坐北朝南,位于冶陶镇西部的里仁巷的南端;丁字阁坐落在上庄巷中偏南;观音阁位于陈家巷西口;冶陶双阁位于冶陶村小黄家巷南,南北方向,两阁相距13 m(见图1)。

2.1 关帝阁

关帝阁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05—1627),距今380多年。关帝阁内供奉关帝,是祭祀关圣帝君的场所。冶陶村民建造此阁目的有两个:1)依关爷神威镇守村口,保村民平安;2)锁村庄风水,使村脉吉利(见图2)。

2.2 里仁阁

里仁阁始建于明代。民国三年村民齐万福和本巷村民为街巷风水重修此阁。里仁阁内供奉的是关帝圣君(见图3)。

2.3 冶陶双阁

冶陶双阁是由拱凤阁和防护阁两个阁组成,拱凤阁是北阁,防护阁是南阁。拱凤阁建于清代末年,防护阁建于咸丰三年(1953年)。

拱凤阁北面供奉菩萨神像,南面供奉关帝,是冶陶村唯一的一阁两庙建筑。防护阁当时太平天国林凤祥率部由晋入武,为防兵袭,村民在此建防护楼。阁上不是庙,而是防御外侵的哨所楼(见图4)。

3 阁的构成

冶陶阁基本构成形式可分为阁上的庙宇和阁下的券洞。阁下层的券洞由上至下可分为拱券和平水墙,由外及内则可分为券脸和券洞内部。阁上层的庙宇作为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诠释阁性质的作用。它的形制特点与我们常见的庙宇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券洞边有一个直通二层的楼梯,用以方便百姓登上券洞(见图5)[3]。

4 阁的功能

冶陶阁功能大致可分为通行,防御,祈求神保佑以及风水四大功能。一个阁建筑也可同时具备几种功能。

1)关帝阁。关帝阁是冶陶村中最具规模的阁建筑。其同时具备四种作用,正是因为它所在位置的特殊性,是唯一村南口的必经之路。到了晚上阁的大门一关,并有村中人在阁上面放哨,保证村庄的安全。其防御作用等同于城门或者寨门。关帝阁上的庙宇供奉的关帝可供百姓日常焚香祭祀以求神佑。关帝阁的门券上方的匾额楷书刻“具赡效灵”四字。意为阁上有瞻仰灵验的关帝神君,以趋吉避凶,保护风水。

2)里仁阁。里仁阁在村中承担着通行与祈求神佑两大作用。

3)冶陶双阁。冶陶双阁中的拱凤阁和防护阁主要作用就是防御外侵。

5 阁的立面与造型

5.1 关帝阁

关帝阁的青石阁座长13 m,宽9 m,高4 m,石圈口上刻有粗壮连绵的图案。由北面向东为石台阶上2层,阁上建关帝庙正殿及拜殿两座建筑,坐北朝南,正殿单檐悬山琉璃瓦顶式建筑,长8.5 m,宽8 m,高4 m。面阔3间,进深3间,五架梁前后出单步梁。前后金柱均为3间六抹头隔扇装修,前檐施一斗二升前出龙头后交麻叶斗栱,后檐施三踩重下昂斗栱,檐柱装修为坎墙隔扇。拜殿单檐硬山卷棚顶式建筑,长8 m,宽4.5 m,高3.5 m。面阔3间,进深1间,六架梁,前檐柱施三踩单下昂斗栱,下施坎墙隔扇(见图6)。

5.2 里仁阁

里仁阁的大青石底座长5 m,宽4 m,高4 m,南北走向。门券左侧有石阶可达2层。2层关帝庙,外观为两层青砖阁楼,阁楼3 m见方,高6 m,楼内外完全是用砖砌成,四角攒尖绿色琉璃瓦顶,外是砖雕斗拱檐椽,内是砖拱圆圈。本地称为没梁殿建筑,阁楼外围有高1 m,长4 m,宽3 m的砖花墙(见图7)。

5.3 冶陶双阁

冶陶双阁的阁券均为砖券,拱凤阁用砖砌成,宽1.65 m,高2.97 m,进深8.80 m。防护阁券宽1.70 m,高2.25 m,进深3.18 m,阁上建有哨所楼没有窗口,只在南面墙上建“卐”形圆窗,四面墙上共有8个小圆石孔作为枪眼[1]。

6 阁的文化

6.1 关帝阁

南门券上方的匾额楷书刻“洺滨一隅”四字,意为洺河岸边一角。北门券上方的匾额楷书刻“具赡效灵”四字。意为阁上有瞻仰灵验的关帝神君。阁楼内有石碑三座,其中两座是重修碑记,另一座是记载冶陶集市市规及量斗人员名单。

6.2 里仁阁

正面拱券上的浮雕为双龙戏珠图案,券上方的匾额刻有红底楷书“里仁阁”三字。里面门券上方匾额刻有“安阜”两字,意为安定富足。

阁楼上有民国三年吉月吉日重修碑刻,高47 cm,宽60 cm,记有(善人)齐万福和本巷先民重修此阁的经过及捐款人的名单。

6.3 冶陶双阁

南阁上方匾额题“南临洺水”,北阁上方匾额(东北侧)题“拱凤阁”。阁楼庙建筑为砖木结构,周围花墙内有庙,北面是菩萨庙,庙内供奉菩萨神像,当时百姓习惯称菩萨为“凤”,因此阁匾刻有“拱凤阁”字样。

7 结语

冶陶阁是冀南地区明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凝固着当地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社会风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冶陶阁作为古镇的标志和重要的建筑形式,它们默默地矗立着,见证了冶陶镇古往今来,几个世纪的荣辱兴衰。而它那古朴精美的外观,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 武安市文化局.冶陶村村志[Z].2016.

[2] 武安市文化局.武安志[Z].2016.

[3] 高 伟.武安阁的统计分析与保护[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Study on Yetaoge★

Yang Wenbin Qi Honglei

(College of Building & Arts,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distribution and origins of Yetaoge in Wu’an city. According to composite elements of Yetaoge, it analyzes major functions of Guandige, Lirenge and Yetaoshuangge, explores their facade shapes, and describes their cultural and art value,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stud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traditional village, Yetaoge, cultural concept

1009-6825(2016)34-0005-03

2016-09-22★: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YS067);2016年度河北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冀南山区休闲观光农业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16236004D-9)

杨文斌(1972- ),男,教授; 齐红雷(1988- ),男,在读硕士

K928.5

A

猜你喜欢
关帝匾额建筑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成都武侯祠两个不合历史、礼制现象的文化释读
建筑的“芯”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建构主义视角下关羽“关帝”角色的形成
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