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基数据的探测回波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6-06-07 10:57周义兵周淑巧占世林
陕西气象 2016年3期
关键词:雷达

周义兵,王 毅,周淑巧,占世林

(1.安康市气象局,陕西安康 725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 210044)



基于雷达基数据的探测回波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周义兵1,王毅1,周淑巧2,占世林1

(1.安康市气象局,陕西安康725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利用天气雷达厂商提供的雷达基数据类 CINRADPolarDat处理解析雷达基数据,对雷达基数据进行解码,实时检索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基数据,提取回波强度、范围大小、位置等基本信息作为报警判据,并将报警判据分为安全级、观察级、预警级和警报级四个警戒级别进行报警提示。系统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采用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数据实时报警功能,自动判断警戒级别并通过发出文字、声音、手机短信及拨打电话等不同报警方式提醒业务服务人员,避免突发灾害天气遗漏,做到临近突发灾害性天气快速跟踪预警与服务。

关键词:雷达;基数据;自动报警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布设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网,极大地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监测水平,提高了天气监测的时空分辨率,使得中小尺度突发性天气提前预警成为可能,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天气雷达在汛期全天候开机,每6 min完成一次体扫;在非汛期每日的10时到15时开机。这样的工作模式可以保证在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基本不会漏掉对任何一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状况的监测。尽管如此,但由于业务服务人员无法做到全天候关注雷达监测资料,即使雷达探测到异常情况或强回波,由于业务服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也会造成重大天气遗漏或预报服务失误。鉴于此,开发雷达探测实时自动报警系统非常必要。

1设计思路

目前,国内有人做过雷达预警类似的工作,俞小鼎等[1]对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设计开发雷达探测回波自动报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基于实时探测回波自动分析报警仍然处在空白状态。基于实际工作的需求,考虑到自动报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程序设计时,采取直接对雷达数据采集单元RDA实时生成的基数据进行分析解码,一旦系统判断探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发出报警的设计思路,从而确保预警准确及时。

2功能及界面设计

2.1功能设计

雷达探测回波自动报警系统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开发环境中采用Visual basic程序集编写,该系统可定时自动检索RDA生成的实时体扫基数据,通过对雷达基数据的分析解码,判断探测区域内强回波的范围、大小、位置等数据信息,并依据给定的不同警戒阈值,采用窗口文字、声音、手机短信以及拨打电话等报警方式发出报警。其功能主要有报警方式选择、自动跟踪、工作日志、效果检验等,辅助功能有手动选择雷达基数据显示PPI图像、分层显示、PPI/RHI图像切换、放大、缩小、降水估测等。

2.2界面设计

该系统主要为业务服务人员使用,因此在界面设计时,考虑其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一些其他业务软件的习惯,突出软件界面的美观性、易操作性,功能分区简洁大方等因素,共设计了四方面的功能:图像显示、选项选择、功能操作和信息显示。图像显示窗用于显示当前或历史体扫PPI图像,双击实现放大或缩小功能,单击实现降水估算功能;选项选择主要为系统工作选择关键数据参数或报警阈值;功能操作主要包括软件自动监控、手动选取、图像操作和报警效果检验及系统工作日志查看;信息显示窗口主要显示雷达基本参数数据和报警信息。

2.3报警系统流程算法

系统进入自动监控工作模式后,首先读入参数文件,获取基数据目录、检索时间间隔、不同警戒阈值和报警短信手机号码等信息,时间控制器开始工作,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定时启动最新基数据检索模块,一旦发现新的基数据文件进入基数据分析模块,提取回波强度、范围和位置等信息,通过与警戒阈值对比做出不同的报警方式。报警系统工作流程见图1 。

图1 报警模块流程图

3关键技术

3.1基数据解码

每个体扫数据存储为一个单独的文件,文件大小约16 MB,由文件头和数据两部分成,一个径向数据为4 132 bytes固定长度:其中,前128 bytes存储本次扫描相关的雷达信息头、收集时间、方位角、仰角、径向数据序号、距离库数、RVW数据指针及体扫模式等信息,从第129 bytes开始到文件尾为数据部分。129~928 bytes存放基本反射率数据,距离库总数为800,929~2 528 bytes存放径向速度数据,距离库总数为1 600,2 529~4 128 bytes存放速度谱宽数据,距离库总数1 600,4 129~4 132 bytes为保留字节。

3.2地物过滤

地物过滤一直是雷达探测回波分析的难点之一,由于安康雷达站地处山区,在有效探测范围内周围高大山脉往往会出现在低仰角回波当中,如果人工分析可以根据经验识别出来,但通过编程自动分析雷达强回波时,地物强回波势必造成干扰,特别是在下雨之前或湿度增大时,地物回波也会明显增强,容易报虚警。鉴于此,采取两种有效方式消除地物回波:一是针对地物回波的位置固定性采取地物对消;二是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地物回波的径向速度为“0”的基本特征排除地物强回波信息。

3.3自动跟踪

在设计系统时,充分考虑到雷达探测工作状态,汛期雷达一般采用VCP21工作模式,每6 min完成一次完整体扫,并生成本次体扫基数据,实时性强。为了让报警系统能够与雷达工作同步,专门设计了雷达基数据存放路径、定时搜索基数据文件时间间隔等可调参数文件,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适当调整参数,确保报警延时较小或最小,经过多次测试,考虑不影响工作和计算机性能的情况下,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5~3.5 min较为合理。

3.4报警分级和检验

体扫基数据中超过阈值的点数即反映了降水目标物的大小和强弱,故以一次体扫中达到或超过阈值的采样体积的数量(强回波信息点数)为基本判断依据,将报警分为安全级(Ⅰ级)、观察级(Ⅱ级)、预警级(Ⅲ级)、警报级(Ⅳ级)四级,根据报警级别的危险程度采取窗口提示信息、雷声报警、警报音报警及发送手机短信和电话呼叫报警等方式,报警方式依据报警级别一级一级累加。通过解析大量历史基数据,并结合对应时段实际发生的天气状况进行比对,初步确定了不同报警级别的阈值,系统设计了检验反馈模块,正常工作进入自动监控模式以后,自动记录每次体扫的分析结果(强回波信息点数),通过检验分析,为以后进一步订正和完善合理的报警分级阈值积累数据资料。

4系统特点

4.1智能性

智能自动化是雷达探测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一些可调参数设定以后,系统从自动检测最新基数据、自动分析雷达回波、自动进行预警分级到自动发出警报,全程智能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4.2准确性

该报警系统在解析大量历史基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对应的天气实况,并采取有效的地物对消措施以后确定不同报警级别的阈值,系统报警的准确性高,虚报和误报率低。

4.3实时性

系统开发的目的首先考虑软件的实时性,报警必须及时,通过设计动态的时间间隔参数,可以调整参数以力求报警系统与雷达探测实时同步。

4.4移植性

雷达探测自动报警系统是各级业务服务人员需要的工具之一,在开发中注重系统的可移植性,雷达型号、基数据存放路径、报警分级阈值、时间间隔等重要参数均设计为可选取或调整的,方便用户使用。

参考文献:

[1]俞小鼎,王迎春,陈明轩,等.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J].高原气象,2005,24(3):456-463.

[2]楚志刚,银燕,顾松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格式自动识别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7):180-184.

[3]朱雷平,朱黎明,于雪涛,等.基于CINRAD/CB雷达基数据的反射率因子地学可视化研究[J]. 科技导报, 2014(19):43-47.

[4]李丰, 刘黎平, 王红艳,等.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地物识别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 2014,25(2):158-165.

[5]贺音.国家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统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气象,2015(6):38-40.

文章编号:1006-4354(2016)03-0022-03

收稿日期:2015-12-08

作者简介:周义兵(1974—),男,汉族,陕西镇安人,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和气象信息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周义兵,王毅,周淑巧,等.基于雷达基数据的探测回波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陕西气象,2016(3):22-24.

猜你喜欢
雷达
RADAR雷达汽车品牌正式发布,纯电皮卡“浩瀚”出发
"雷达成像识别与对抗专题"编者按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欺骗干扰的现状与困惑
雷达
基于小波和Hu 矩的飑线雷达回波识别
班上的“小雷达”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基于AA的多通道雷达自适应抗干扰方法
现代“千里眼”——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