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旦:一个名字的悲喜剧

2016-06-08 10:38
妇女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央委员陈伯达炼钢

王白旦原名王白蛋,1935年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名字“白蛋”的意思是又白又胖,像石头一样结实,老辈最大的希望是他长大后成为顶门立户的好庄稼汉。后来乡村的私塾先生根据谐音把他的名字改成了“王白旦”,预示他将来如旭日东升,前程似锦。

1956年,王白旦调入了齐齐哈尔钢厂。王白旦性格随和,由于名字王白旦和“王八蛋”谐音,所以工友们便称呼他“王八蛋”。

1969年初,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要求这个工厂选派一名有7年以上党龄的炼钢工人参加大会。经过核心组多次商讨,觉得王白旦既是炼钢工人、党员,又是造反派,完全合乎上边要求。就这样,王白旦被选为九大代表。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开幕。在大会酝酿中央委员候选人时,传达了一条最高指示:这次中央委员中应该有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参加。一经摸底,王白旦正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工人代表王白旦被提名为九大中央委员候选人。

要当中央委员了,王白旦的名字成了问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室,主持会议的周总理说了一句:“王白旦,这名字念白了不太好听啊。”众委员会心地笑了:“应该改改名。”

在座的陈伯达对王白旦说:“白旦同志,你这个名字的发音容易引起不大好听的谐音,影响中央和你的声誉,我想替你把名字改一个字,把旦字下面加上一竖变成‘早字,合起来叫王白早,音变意不变。你看好不好?”于是王白旦变成王白早了。

4月24日下午进行正式选举,“王白早”名列其中。普通工人王白旦成为中央委员王白早,又被当时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赐”了名,真是一步登了天!

时隔不久,陈伯达因追随炮制“天才论”,受到点名批判,很快便垮台了。有人提出了陈伯达为王白早改名一事。幸好周总理给解了围:“那次改名是我提议,陈伯达插手改的。这件事我负责,不能让老工人背包袱。”

江青在一次中央全会上亲切地接见了王白早,说:“陈伯达给你改的这个名字不能再叫了,我来给你改一下:把‘白改成‘百,把‘早改成‘得,以后就叫王百得吧!”

于是,中央委员王白早立刻变成王百得。在党的“十大”上他又是党代表,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4年后王百得调任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

“文革”结束后,不测的政治风云再次向这个王百得袭来。因为那段被陈伯达、江青二人改名的历史,他被列为市“揭批查”重点审查对象。有人建议王百得把名字改回去,免得沾晦气,王百得来了倔劲儿:“名是名,我是我,改不改有什么关系?”

万幸的是,在此后清查“四人帮”及其爪牙的罪行时,并没有发现王百得和他们有多少牵连;另外,他虽然身居高位,也没做什么大的坏事。黑龙江省委对王百得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属一般性问题,材料归还本人,工作另作安排。”两种职务安排,请他选择:另任新职,或易地做官。已经厌倦官场的王百得明确表示:弃官为民,回钢厂重操旧业。王百得又当他的炉前工去了。

王百得从回厂的第一天起就吃住在厂区宿舍,连续15年与市里上班的妻子分居。15年间,他的爱女和长子相继病逝。然而悲痛没有动摇王百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炼钢人生的决心。

1994年,王百得正式退休。如今,王百得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由在市电视台工作的儿子照顾着安度晚年。

这个荒诞而真实的故事,就因为姓名是谐音“王八蛋”,而福祸悲喜参半,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摘自2016年1月27日《报刊文摘》)

猜你喜欢
中央委员陈伯达炼钢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炼钢连铸供水装置的研究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陈伯达传》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PLC在转炉副枪控制中的应用
中央委员九成是文科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李大钊的中共二届中央委员考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