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中的效果分析

2016-06-09 09:14杨寒微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胎龄肺泡

杨寒微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中的效果分析

杨寒微

目的 分析在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中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选择入住萍乡市人民医院的86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使用常规治疗,B组则在此基础上与疾病早期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展开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愈时间97.67%明显优于A组74.42%,同时B组患者通气时间(81.52±10.56)h和(102.35±10.28)h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100.85±11.15)h和(122.45±12.32)h;治疗后B组患者呼吸机有效指数(0.29±0.01)、呼吸指数(1.53±0.19)和氧合指数(6.58±0.41)均明显优于

A组患者(0.27±0.01)、(1.90±0.21)和(7.55±0.59),上述指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初期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实际效果较佳,可在临床推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

社会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性发生巨大变化,环境污染状况造成的问题早就不容忽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巨大损害,由于这类患者的年龄非常幼小,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足,一旦患上此病之后后果十分严重[1-2],因此需要予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萍乡市人民医院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3例。A组中男27例,女16例,胎龄33.2~38周,平均(36.12±2.84)周,出生体质量2 635.2~3 161.3 g,窒息15例,肺炎12例,败血症16例。B组中男29例,女14例,胎龄34.2~37周,平均(36.11±2.62)周,出生体质量2 581.2~31.28.4 g,平均(2 852.4±272.5)g,窒息17例,肺炎14例,败血症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中体质量、胎龄、病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儿使用常规疗法,包括平稳血糖、机械通气、防范并发症等。B组则在此基础上在治疗初期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具体如下:对患儿家属进行讲解,获得其信任并同意;在开展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此物质的使用需要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使用固尔苏(通用名:猪肺磷脂注射液;英文名:Poractant Alfa Injection;规格;120 mg/1.5 mL/瓶;推荐剂量为首剂100~200 mg/kg,气管内滴注。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再次给予

1~2次重复剂量,每次给予100 mg/kg,且2次剂量间隔12 h;批准文号:Χ20000042;生产企业;Chiesi Farmaceutici S.p.A),使用此药物适合以快注的方式,每次注入的时长要控制在30 min以下。

1.3 观察项目 对患者的氧浓度、氧分压和呼吸频率等指标,用以计算出患者的呼吸、呼吸机有效氧合等三个方面的指数和治愈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B组治愈病例数显著比A组多(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长、给氧时长等都比A组短(P<0.05),且B组的呼吸机、呼吸和氧合等三个方面的相关指数表现都比A组好,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x±s)

3 讨论

ARDS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指的是在重度感染、休克等肺部内外因素影响下,肺泡毛细血管受到损害时临床各个方面的病症的综合,其属于重症病症之一[3]。儿童患有这个病症主要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处于缺失状态造成,进而导致肺泡发生进行性萎缩,新生儿在出生4~12 h,发生各种呼吸障碍症状,病情发展比较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对新生儿的健康形成巨大威胁[4-5]。这个疾病的发病率和胎龄有明显的关联,胎龄小则发病的几率较高,体质量越小,死亡率也就越高[6]。

患儿在患上该病之后,出生不久哭声可能无异常,6~12 h开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逐步严重,有呻吟[7]。呼吸节奏没有规律,呼吸过程有间歇。面色会由于缺氧而呈现出灰白或青灰色,逐步发展到青紫色,给氧并无法让这种情况得到好转[8]。缺氧状况比较严重的四肢肌肉的张力下降。这个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新生儿能生存超过3 d,肺器官的成熟程度增加,恢复的几率开始增大,但很多新生儿会同时出现肺炎,病情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感染状况得到控制之后这种情况才会得到好转。一般情况下,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死亡都发生在3 d之内,刚出生的次日死亡率达到最高水平。这个疾病也有较轻的,可能是由于外表活性物质含量不足导致的,发病时间较晚,通常到出生后24~28 h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不那么严重,没有呻吟。

一般情况下,在产前应用激素可以有效对这个疾病实现预防,但是多次使用激素可能存在的好处仍然没有研究彻底,长时间内的安全性无法判定。PS主要分布在肺泡液体分子的外表,能够削弱肺泡外表的张力,让肺泡的容量不出现异常。使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可以对疾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肺部损伤。新生儿进行呼吸机器的治疗,肺功能的监察显得十分重要,在血气、呼气分析的辅助下,对疾病及时作出判定。研究当中使用的固尔苏,内部有猪肺磷脂,具体成分与PS有很大关联,将其用在治疗之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好转,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9]。

此次研究当中,开展治疗之后,B组治愈病例数显著比A组多(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长、给氧时长等都比A组短(P<0.05),且B组的呼吸机、呼吸和氧合等三个方面的相关指数表现都比A组好,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发病早期使用PS对ADRS进行治疗,能对患儿的氧合功能的好转有促进作用,有效避免肺部损害,治疗效果较佳。

[1] 胡云海,蒋莉.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14):1500-1502,1505.

[2] 李好兰,吴小林,孙艳红,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2):1337-1338.

[3] 王吉,徐巧,李超,等.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7):1634-1636.

[4] 由军,傅聪,侯学敬,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 34(7):641-643.

[5] 胡寒竹,严学渝.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6):762-763.

[6] 淡云,王亚萍.双水平气道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6,20(5):957-958.

[7] 傅建平,胡安辉,袁水生,等.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探讨[J].江西医药, 2013,48(6):518-520.

[8] 劳庆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21(6):781-784.

[9] 周文莉,周琪,李丛,等.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85-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54

江西 337000 萍乡市人民医院儿科(杨寒微)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胎龄肺泡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