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6-06-09 09:14栗新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哌啶利培

栗新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的临床分析

栗新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采取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分别采取利培酮(利培酮组)治疗与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组)治疗。观察记录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2.50% vs 67.50%)、治疗后PANSS评分[(59.41±11.39)分 vs (59.72±12.12)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培酮组治疗稍好;利培酮组静坐不能(5.00% vs 32.50%)、肌张力升高(5.00% vs 32.50%)及震颤(0% vs 25.00%)发生率要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采取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均有不错效果,但相比之下利培酮效果稍好,临床可灵活应用。

酒精;精神;行为;障碍;利培酮;氟哌啶醇

酗酒属于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长期酗酒,极易导致肝功能严重损伤,进而引发精神及行为障碍[1]。从本院近几年接诊的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来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同期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比例也相应上升,需加强重视。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多以幻觉、情绪与行为异常及妄想多见,或有暴力、攻击行为及自杀等[2]。为了进一步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本病的效果,本文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全部为辽宁省抚顺市第五医院接诊的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4月~2015年4月。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有关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脏器损伤、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精神障碍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4~71岁,平均(45.6±6.4)岁;酗酒时间5~32年,平均(13.5±5.7)年。研究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5~73岁,平均(45.9±6.6)岁;酗酒时间6~31年,平均(13.8±5.5)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培酮组患者采取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治疗,即第1天以0.5 mg利培酮口服液口服,分早中晚3次服完,之后根据病情与体质量以(2.7±0.5)mg的均值递增,1周内使得利培酮剂量达到2~4 mg/d,治疗与观察6周。氟哌啶醇组患者则采取氟哌啶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85)治疗,即第1天以5 mg氟哌啶醇口服,同样分早中晚3次服完,之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最终达到10~20 mg/d,连续治疗与观察6周。

1.3 观察项目 2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并对比分析。其中PANSS评分包括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总分100分计[4];不良反应则包括失眠、口干、恶心、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静坐不能、肌张力升高及震颤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5]本研究临床效果根据PANSS评分减分率评价,其中治愈为减分率不低于75%,显效为减分率不低于50%,有效为减分率不低于25%,无效为减分率不足25%,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利培酮组治疗后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例、13例、12例、11例,总有效率72.50%,氟哌啶醇组则依次为5例、12例、10例、13例,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培酮组稍高于氟哌啶醇组。

2.2 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x±s,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利培酮组静坐不能、肌张力升高及震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酒精是精神活性物质,若长期大量滥用极易引发精神病性症状,除了会有幻觉与妄想等阳性症状,同时还会发生精神退缩、情感淡漠及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属于精神疾病常见类型,随着酗酒人群增多,本病发生率不断上升。本病患者因长期大量饮酒,存有进食不佳、饮食不节等问题,使得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甚至伴有其他系统疾病,长期需服药,存在一定的经济负担[6]。加上一些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耐受性不高,为此在治疗本病时不仅要考虑疗效与安全性,还要关注医疗费用等民生问题。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治疗本病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较多,使得临床应用有局限性。利培酮属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随着其问世,一方面可缓解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该药物也能确保临床效果。

为了进一步对这两种药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本院展开了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这两种药物治疗所得的临床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72.50%,要稍微高于氟哌啶醇的67.50%;从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来看,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2组在失眠、口干、恶心、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培酮组在静坐不能、肌张力升高及震颤等方面发生率要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可取得不错效果,而且安全性良好,在锥体外系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较轻。氟哌啶醇对D2受体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从而能很好地改善精神病阳性症状,但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显示该药物无法显著改善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会加重这些症状,导致一些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难以改善[7]。利培酮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口服液可直接放入饮食中应用,从而可避开患者视线用药,使得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利培酮对D2受体与5-HT2受体均有不错的平衡拮抗效果[8]。从近十余年的临床研究来看,利培酮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中不仅能明显改善阳性症状,同时对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均有不错效果。

综上所述,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采取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均有不错效果,疗效比较明确,而且患者临床症状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相比之下利培酮效果稍好,尤其在安全性方面,可更好地减少锥体外系反应发生,临床可灵活应用。

[1] 杨刚.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5, 17(30):136-137.

[2] 袁安.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74.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 赵艳华,王俊.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48-449.

[5] 白瑞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1,13(35):57.

[6] 熊建文,杨远坚,周朝雄,等.低剂量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8-30.

[7] 谢新年,向刚.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29):137-138.

[8] 黄健.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19(2):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87

辽宁 113000 辽宁省抚顺市第五医院(栗新)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哌啶利培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