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容量充“能”:评品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2016-06-13 02:36唐孝松
现代语文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例容量意象

◎唐孝松



为课容量充“能”:评品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唐孝松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诸多语文教师颇为关注课容量中的知识容量,而淡化甚至忽略能力容量,这种理念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益长期徘徊于低谷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评品语文阅读教学时为“课容量”充“能”,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纳入到教学观照中来,才能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助风顺水。聚视教学一线,我们不难发现,“课容量”一词高频闻诸于各级各类听评课的场合,论者对此亦众讼纷纭。那么,课容量是不是越大越好呢?我们对课容量的考量应从哪些向度着手呢?显然,前者提问的答案是否定的。课容量的大小应与学生的基础水准、吸取消解能力等关联,一味追求课容量的巨大必然得不偿失。关于后者,笔者发现,诸多语文教师都聚焦阅读教学课容量的知识向度,淡化甚至忽略学生能力向度的考察,尽管在教案的首行,高扬的均是知识与能力并提的教学目标,但现实却是只注知识而轻能力。笔者认为,唯有廓清评品课容量的向度问题,才能真正将语文阅读教学拿捏得更为合理。

为便于论说,我们先来检讨两个关于《秋兴八首》(其一)的课例。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活动简述一:

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杜甫创作《秋兴八首》(其一)的背景。

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纠正学生误读字音,训练学生朗读技巧。

3.鉴赏诗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核心问题: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诗歌中主要有玉露、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急暮砧等意象;这些意象中包含着作者孤独思乡的情感)

4.总结诗歌表达技巧。(明确:情景交融,反衬等)。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活动简述二:

1.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误读字音与朗读节奏。

2.学生完成表格,教师相继点拨;(注:黑体字为教师出示信息,非黑体字为学生完成信息;情感、事物特点的概括可随机调整)。

意象 修饰语 中心词 情感(事物的特点)玉露 玉 露 事物特点:寒冷气萧森 萧森 气 事物特点:萧瑟,阴森丛菊 丛 菊 事物特点:繁茂他日泪 他日 泪 事物特点:悠长孤舟 孤 舟 情感:孤独故园心 故园 心 情感:思乡寒衣 寒 衣 情感:凄寒急暮砧 急暮 砧 情感:急切

3.学生选词填空。

本诗通过“玉露”、“气萧森”、“孤舟”、“寒衣”等意象,营造出寒冷、萧瑟、阴森、孤寂的意境,以“丛菊”反衬出悠长而急切的思乡的情感。

审视上述两个教学案例,我们应承认两者均把握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意象。前一案例极为典型,且大量应用于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们单纯以知识容量视野与后者相较而言,并无轩轾之分,但凭依语文的专业感觉,我们能隐感到后者略胜一筹。显然,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能以单一的知识容量视野来解读的。

对于这点,我们不妨将目光暂置于其他学科。《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于2009年第24期曾刊载过一篇名为《例谈课堂容量与课堂思维容量——<直线方程>同课异构课例评析》的文章。仅从题目中,我们便会汲取不少教益。实际上,我们以学生能力习得的视角审视后一案例(以下简称课例2),其容量显然超越前者(以下简称课例1)。

首先,课例1中第3环节教授学生的大都为单纯的信息提取能力(如:“诗歌中有哪些意象?”)与模糊的抽象概括能力(如:“这些意象包含作者哪些情感?”)。信息提取能力不能说不重要,但对于中学阶段的高龄学生而言,语文能力素养的锻炼不应以此为重心。但是,综观大量高中语文课堂,这种单纯的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在日复一日地上演,近乎机械与刻板,直接造成本来就微薄的语文学习时间进一步缩水,重要能力训练如:想象、联想等却大面积荒芜而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收效甚微。在学生想象等较高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还比比皆是),训练抽象概括能力不能走模糊不清的道路,否则会致使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始终是云雾萦绕,终究不知教师所云。课例2几乎回避单纯的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中心词”与“修饰语”处还有遗存),重点转向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完成表格末项“情感(事物的特点)”后,学生把握“意象”将不再朦胧,眼前会呈现出一个较为明晰的抓手。他们会重点关注含有修饰语的意象,并会以修饰语为切点,抽象概括出作者的情感或者事物的特点,表格的直观的特性会把这种“抓手”的效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其次,课例1中最末环节“学生找寻诗歌的艺术技巧”,仍有信息提取能力训练的影子,当然,不可否认,其中有想象等高级能力训练的参与,但终究半遮半掩。课例2将信息整合能力、想象思辨等能力鲜明地彰显,以“选词填空”的形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效益低下的大背景下,这种切实而突显的能力训练的教学方式显得弥足珍贵。

叙及至此,笔者认为,“课容量”不能以单纯的知识视野为评价基础,在知识等量的情况下,能力视野的宽窄将制约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为什么有的高中学生历经十余载的语文学习,竟然连个比喻句都难辨真伪,更甭提操笔运用了,这便是语文教学常被诟病的悲哀。这种病态格局的成因多层多面,但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力训练的长期匮乏乃至阙如应是其病因之一。单纯的信息提取能力训练从小学识字辨句开始,升至高中语文课堂,我们仍倚之为重,一节课仍以“在哪里”、“是什么”等单纯知识训练为重点,忽视甚至回避了“为什么”、“怎么是这样”的能力训练。毋庸讳言,这便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重复且低效的做法。教学实践中某些要素的缺位必然与相关教学评价理念的偏谬环扣相连,我们只有在评品语文阅读教学时为“课容量”充“能”,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纳入到教学观照中来,才能为阅读教学实践助风顺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邵贤虎.例谈课堂容量与课堂思维容量——《直线方程》同课异构课例评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09,(24).

[2]余应源.关于语文能力系统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09).

[3]何小平.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提法有欠科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

(唐孝松四川省?

资阳乐至中学641599)

猜你喜欢
课例容量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水瓶的容量
意象、形神
课例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