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6-06-14 13:43刘志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趣味活动以身作则行为习惯

刘志玲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生。而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与行为培养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黄金阶段,为此我们要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论述。

关键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趣味活动;行为纠正;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7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幼儿具备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将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认真做操,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幼儿不爱听,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趣味游戏。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一说起玩游戏,幼儿都会手舞足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生动故事。故事是幼儿的最爱,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真实表演。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置身其中,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细小而忽视,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相机诱导,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不挑食不浪费,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2] 武术玲.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

[责任编辑 金 东]

猜你喜欢
趣味活动以身作则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