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大家谈

2016-06-14 08:29李坤苏中琼
当代贵州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山地贵州

李坤?苏中琼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如何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为全面小康“强精神”“补短板”?本刊就此采访了省内相关文化工作者,并择其观点精华,以飨读者。

李 裴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做强山地文化 做好融合文章

做强山地文化,在于做好融合文章,大力推进“山地文化+”工程。一是推进山地文化+山地旅游大发展。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主打品牌,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山地文化+山地农业大发展。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舞活“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产业。三是推进山地文化+山地康体大发展。把山地文化植入运动康体中,积极发展攀登、探险、野外生存、户外拓展等运动产品,积极探索新兴业态。四是推进山地文化+山地城镇大发展。注重依山傍水,体现小巧宜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等,把城市当作精品艺术来建设,用新的经典创造新的历史。

杜 丹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推动红色文化繁荣发展

我们将结合实际,积极回应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一是深挖党史资料,夯实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资源基础。坚持把资料征编作为首要之举,进一步夯实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打造的史料基础。二是打造独特品牌,塑造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特色符号。继续深化遵义会议精神研究,使遵义会议精神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三是编写好党史普及读物,优化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舆论环境。四是抓实红色旅游,积极将长征精神等精神资源融入多彩贵州红色文化走廊,通过建立红色旅游联动链条,实现“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在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中使红色旅游项目化、具象化。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宣传范围。以遵义会议精神的宣传为重点,围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平台,增强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感染力。

索晓霞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民族文化特色定位要跳出贵州看贵州

做强民族文化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要强化系统性思维。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宏观统筹,协调发展。二是在大格局中找准文化特色定位,实施多样化发展策略。对贵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定位,要跳出贵州看贵州,要跳出地州看地州,要在中国的大格局,甚至是世界大格局中去进行文化特色的价值评估与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特色的拉动效应,避免同质化,实现多样化发展。三是用科学的规划来实现统筹和引导。应该有一个多层级的规划体系,全省一盘棋。这个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性。应该是长短期相结合,具有有效性;宏观微观相结合,具有可行性;社会各方联动,具有参与性;明确法律地位,具有权威性。

侯丹梅

贵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让文艺道路宽起来

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贵州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多彩贵州这张名片就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多民族、人文风情并存的地方,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贵州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要在发掘贵州民族文化的同时,着重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拓宽文艺发展道路,重点扶持多年来为贵州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文化、文艺单位,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所谓文化强省,除了大力开展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惠民文化演出,深入基层,培养广大民众参与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以外,支持文艺创作、打造艺术精品,走出贵州、迈出国门,与全国的优秀剧目同场竞技,使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的优秀精品剧目,也是争创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创作、打造好的艺术精品,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自己的艺术人才、引进全国的优秀艺术人才、是建设文化强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创造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袁 华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要实现建成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目标,文化产业必须要强。从现阶段来看,就必须走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尤其是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企业主体的问题。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融合。每个景区都有本地的文化特色,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深入调研,梳理文化特色,有针对性的选择产品载体,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内容,加强创意设计,推动当地文化资源转化,生产销售有品质的文创产品,形成产品产业链,在改变景区地域文化趋同、旅游商品同质化现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旅游购物中的产品品质,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第二是政府支持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支撑、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创新创意。如加大对文创活动和各类赛事的支持、对产品研发的支持、对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渠道建设的支持等等,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妥善处理好政企关系,营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圈,给予精准支持。

王红光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目前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点数达14852处,可移动文物17.2万套。总体看来,全省文物资源利用手段仍呈现单一化、孤立化的问题。文物利用存在“作为旅游资源不依法利用”“利用形式单一、品质不高”“文物展览交流与传播力度不够”的误区与乱象。就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理解和运用不到位。二是对文物的利用价值认知不清,重经济价值而轻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其情感价值。三是文物文博队伍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四是体制、机制束缚较大,文物人才匮乏。

怎样找到一条让贵州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合理而有效的路径呢?我认为,一是应让馆藏、不可移动文物、线性遗产(如红色文化)、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活起来,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广大百姓所共享的重要产品。二是大力开展文物的影像、书籍、陈列展览、文创基地及各类博物馆等类型的深度利用,使文物得到广泛的流动、传播与交流。三是创新体制机制,让更多文物得到有效保护、让文保项目活起来,更具文创性。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山地贵州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穿着校服去上学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