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

2016-06-14 08:29李友军
当代贵州 2016年18期
关键词:长顺发展

李友军

“十三五”期间,长顺县将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基地”目标,突出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环贵阳·融贵安”发展三大战略,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是长顺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极大成就的五年,更是民生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这五年,长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交通环境极大改善,园区规模拓展扩大,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充分显示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和潜能。

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上,长顺县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动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基地”目标,突出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环贵阳·融贵安”发展三大战略,以做靓县城、做强广顺、做富农村“三篇文章”为抓手,着力抢抓“大扶贫”政策机遇,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民生发力做深“精准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长顺县将围绕打造全省脱贫攻坚示范区的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五个一批”要求,进一步夯实“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责任链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任务链,举全县之力确保到2018年,消除贫困人口5.04万人,4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推广“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藤缠树”扶贫模式,通过能人带动、发展生产、就近务工、入股分红让一部分贫困户有门路、有产业、有技能、有股份,从而带动全县近4万人脱贫致富;按照一部分进入园区促就业、一部分进入城镇促创业、一部分进入景区促家业的思路,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到2018年,4891户18128人贫困人口搬得出的同时,还能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把教育脱贫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在保证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的基础上,确保具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技能人员,让脱贫人口不仅能够“站起来”,而且能够“走得远”;通过最低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兜底、医疗救助扶贫、社会爱心帮扶四种途径,确保“两无”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让孤、寡、老、幼、病、残等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及时帮助。

同时,每年重点围绕“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发展项目”“十大民生实事”“三个十大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教育、卫生、就业、保障和供排水、垃圾处理、网络通讯、通组路、串户路等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

提升园区功能做实“承接配套”平台

坚持“环贵阳·融贵安”发展战略,围绕打造贵阳贵安产业承接配套示范区的目标,加快与“两贵”的区域经济合作,把广顺作为融入贵安开放发展的“门户”,

结合贵安新区的产业配套去想项目、谋项目、引项目、推项目,错位式、差异化、配套型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进一步深化威远、广顺、鼠场“一园三区”功能和内涵,加快推进广顺轻工产业园、鼠场微小企业孵化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建材、刀具等产业强化配套支撑,积极承接“两贵”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增强自身发展的爆发力。进一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充分抓住营改增等政策契机,积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大力培育一批骨干型企业,增强工业发展的持续性。用好用活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政策,加快推进新市场主体突破发展,形成追比赶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统筹城乡建设

做足“盆景城市”特色

坚持“哑铃型”城市互动发展战略,围绕“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田园盆景城市”建设目标,做好“做靓县城、做强广顺、做富农村”“三篇文章”,努力打造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以惠兴高速、长顺大道、长广大道和广顺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主轴,加快推动县城、威远和贵阳联动发展,县城、广顺和贵安新区融合发展,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广顺为副中心,以摆所、代化、白云山、鼓扬、敦操为节点的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体系。

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契机,按照三分之一搬迁至县城或园区、三分之一搬迁至小城镇、三分之一搬迁至中心村的思路,着力增加城镇规划区人口,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型、山水园林型、民族风情型山地特色城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资源、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规范有序流动,加快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到2020年,建成50个以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

突出主导产业做强“接二连三”链条

按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长顺调研时提出的要让“产业四宝”变“脱贫四宝”的要求,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地理标识产品”品牌,进一步推进“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小米核桃”等农特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在内引外联、上下延伸上下功夫,将科研、生产、市场有效连接,促进绿壳蛋鸡、苹果、葡萄、核桃、刺梨等农特产品在保鲜、储藏、加工、销售、物流等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全省山地农业“接二连三”先行示范区、国家级绿壳蛋鸡全产业链基地、全省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基地。

以天农绿壳蛋鸡产业化项目、但家香酥鸭养殖加工项目、凤凰坝生态体验观光园等项目为带动,加快推动高钙苹果·绿壳蛋鸡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一心两区众创”电子商务发展布局,把“大数据”与“大扶贫”相结合,在供给侧建立向贫困人口倾斜的农产品大数据,在需求侧通过扩大“线上、线下”两个主体市场建立消费者大数据,着力推进“线下百家站、线上千家店”建设。

狠抓生态建设做美“旅游休闲”形象

围绕打造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目标,依托 “一山、一湖、一树、一井”和丰富的山地特色农业资源,加快推进潮井湿地公园、乌麻河景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黄家寨水库旅游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绿化宜林荒山荒地。围绕“绿色长顺”三年行动计划,实现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点水源保护区15至25度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带动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抓好重点部位生态建设,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空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个100%目标。

聚焦执行落实增强“决战决胜”信

在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面对全省上下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势头,长顺将在深化落实上下功夫,把“强化执行力、全面抓落实”作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破除“等、靠、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思想上做文章,把个人利益与长顺经济发展切实有效地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危机意识,大力倡导用“5+2”“白+黑”“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和“说了就干、干就干成”的工作作风,以争比进位和目标考核为“指挥棒”,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勇争一流的精神、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于担当的品格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按照“十三五”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表”,制定“落实路线图”,把每项工作都量化为指标、细化为项目、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头,盯住项目、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作者系长顺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长顺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在梦里多好啊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迷宫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