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德如树

2016-06-15 14:28向贤彪
前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料参天大树品行

向贤彪

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跻身于植树的队伍中,笔者忽然想到一副古人撰写的楹联:“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如树,养心如鱼。”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不断修养道德品行,使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遨游。

良好的道德品行,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临终时留给儿子的宝贵遗训;汉代科学家张衡把“德之不崇”视作人生最大的不幸;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把美德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只有知识和美德的太阳同时升起,才能照亮生活的道路,成就美好的人生。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一粒树种、一棵树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其品质的优劣至关重要。同样,人的美好人格的塑造,也需要对每一粒道德种子的植入和呵护。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提到一种神奇的泥土,只需有一点点落入人间,即如酵母发面、核子裂变般生长不息,这就是“息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自幼都有一片这样的“息壤”,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播下希望的种子,并精心呵护它、培育它,就能让它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播下学习的种子,就能厚植自己的文化底蕴;播下理想的种子,就能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播下善良的种子,就能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当道德的种子在心田的“息壤”中长成参天大树,无论财富多寡都是富有的,无论能力大小都是成功的,无论生命长短都是永恒的。

行走在山间的林木工人,随身都会带着一把锋利的砍刀,遇荆棘挡道,为开路之用,也用它修剪树木横生的枝杈、剔除虫害的枯蔓,促使树木长得更加挺拔、更加健壮。人生也需要一把剪刀。只有经常用道德智慧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使人生绚丽出彩。平心而论,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财富、更盛的名声、更大的成就……是一般人都期望摘取的人生果实。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奢望人生“大满贯”是不现实的。因此,人生要懂得什么是要坚守的,什么是要剔除的,经常用党纪国法这把剪刀,理智地剪取痴迷心窍的官欲、贪心不足的物欲、追花逐艳的色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使人生不转向、道德不滑坡,让向上向善充盈自己的灵魂。

葱茏拔地势擎天,皆因深扎万丈泥。树大不怕风,因为树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不断从大地汲取营养。培植道德之树,也需要灌注养料。这个养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人的理论根基扎得深了,文化素养植得厚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就会自觉地欣赏、追求真善美,厌恶、摈弃假恶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

古人云: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厚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如十年树木那样,锲而不舍地培土、除草、浇水、剪裁,才能剔除杂质,超越自我,破茧化蝶,归于大道,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养料参天大树品行
两棵树
品行障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心灵是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让苦难成为艺术的养料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树木在冬天不会冻死
我的大中国
浅谈校外教育在我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不耻下问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