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论述党性的经典著作

2016-06-15 14:32魏晔玲
前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党员党性修养刘少奇

魏晔玲

若论党性,有一个人和一部著作是必须提及的。他就是刘少奇同志和他于1939年7月完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只有4万余字的经典著作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空白,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重要文献。

革命现实的需要

刘少奇同志写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时代背景和我们党内存在的各种现象有密切关系。

1937年,以“卢沟桥事变”为导火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积极抗战的态度感召了一大批不愿当亡国奴的热血青年。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共有4万余人。大批年轻人奔赴延安,为革命增添了新生力量。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人数从1934年的30多万骤减到1937年初的4万多。在此背景下,1938年3月,由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组织起草的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全党要大量地、十倍百倍地发展党员,决议指出:“发展新党员应成为每一个党员及各级党部的经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决议下达后,各地党组织掀起了发展党组织和吸收新党员的热潮,大批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被吸收入党,党员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仅仅半年时间,河南省的党员人数就达到8000余人,并在59个县建立了党组织。

尽管《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防止“拉夫式的办法”发展党员,但在巨大热情的推动下,被发展的新党员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在所难免。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刘少奇同志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另一方面也表示忧虑,担心如不能及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引导,使之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势必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他认为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极为严峻的政治任务,也成为能否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

在渑池的55天

为领导中原局的工作、打开华中抗日局面做好必要的准备,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同志化名胡服,带着十来个人离开延安前往陕甘宁边区通往中原、华北、华中和华南的交通枢纽——河南省渑池。他在渑池的时间很短,只有55天。1939年1月22日,他离开渑池,和彭德怀一同前往洛阳谈判。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培养造就大批党的干部”,同时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的命题。这些要求与刘少奇同志一直在思考的如何加强党员教育问题同出一辙。于是,刚刚到达渑池的刘少奇同志,就决定指导豫西省委在渑池兵站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训练的对象是各县的县委和区委干部,也有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主要讲授中共党史、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内容。但当时党员学习材料很少,尤其是能够跟上形势发展需要且能指导实际工作的比较系统的学习材料更少。为了能让参加训练班的党员真正得到党性的培养和锤炼,刘少奇决定把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写出来。

从渑池的刘少奇故居我们可以看到,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白天,他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处理,还要抽时间找同志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能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起草提纲。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著作,在一个个不眠之夜后逐渐成形。当时,标题暂定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现在的书名有一字之差。

1938年底至1939年1月初,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正式开班,为期3个星期,共47人参加学习。在训练班上,刘少奇同志讲了三次《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专题讲述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报告。虽然刘少奇同志讲的都是重大命题,但他非常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因此他的课十分受欢迎。

1939年3月,刘少奇同志回到延安。同年7月,他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了两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演讲,反响热烈。毛泽东同志还专门给《解放》周刊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应当尽快发表。1939年11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问世。

闪烁的思想光芒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章节论述党员修养的重要性时,刘少奇同志不仅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进行理论阐释,还对革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大考验,许多共产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刘少奇同志就从这一给大家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印象的事情开始说起:“许多党员同在一起长征,而影响和结果却是这样的不相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一困惑,应该是当时一部分共产党员亟须有明确解答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层层“剥笋”,最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革命者在革命斗争中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对于改造和提高革命者自己,是完全必需的,决不可少的。”

通览全书都是如此。刘少奇同志没有从理论到理论、从空洞到口号,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为最终目标。他从同志们切身关心的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说起,比如,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如何看待党内斗争、如何辨析和对待党内错误的思想意识,等等。进而凭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进行解释,增强共产党员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厘清错误思想的过程中使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在刘少奇同志看来,共产党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党性意识。这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共产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的。每个党员都是从中国社会中来的,并且今天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还经常和这个社会中一切不好的东西接触。……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他还意识到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消除党内腐败现象的重要作用,认为“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

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提到的那样:“我要讲的,是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现在来讲讲这个问题,对于党的建设和巩固,不是没有益处的。”七十多年后,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对于执政六十多年、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编辑二部主任)

猜你喜欢
新党员党性修养刘少奇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江麓集团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
北安市 以“四招”促进新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论党性修养
南漳
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通城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