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和建议

2016-06-16 15:30谢斌吕洪善陈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谢斌+吕洪善+陈震

【摘要】通过对近五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认识到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应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方法教学、文艺素质的培养等教学的改革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创造性教学 实践教学 人文艺术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4A170);安徽省2013年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2013tszy066);2013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2013bzjyxm06)。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1-01

1.调查研究

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进行了创新能力现状调查。

1.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析接受问卷调查的为近五年毕业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他们分别在中联重工集团、扬子江药业、三光电器、格力电器和江淮集团等企业工作。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做如下统计和分析。

1.1.1.对创新型人才的认识

对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的哪一种选项,其选择结果是:

从表1结果说明大部分认为在创新三要素中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也突出了创新三要素发展的非协调性;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企业内部都会受到广泛的欢迎;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应着重培养企业导向性的人才;企业也要求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人才。

1.1.2对自我创新素质的评价

在对学生阶段的学习使你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哪一种得到的锻炼最强选项;关于你个人进行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出现创新灵感的次数选项;在学习期间是否针对课程课题提出过新的思路选项;选择统计结果如表2显示:

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阶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创新品质。虽然相当一部分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较强,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并未付诸实施,这也凸显了创新实践能力的不足。

1.2 创新能力不高的深层次原因

1.2.1学校的创新氛围和创新体制

学校创新氛围不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是创新最有力手段,任何一个成功创新尝试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故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一个首要体现是实践能力也较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存在哪些缺陷选项中:45.4%的毕业生选择实践环节少,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重视专业课的改革,在实践环节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9.6%的人选择内容陈旧、滞后于企业运用水平、应更新,31.5%的人选技术运用课程少,13.5%的人选任选修课程少,这说明学校应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内容。

1.2.2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在你觉得你所在学校的教师是否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选项中:50%的毕业生认为只有一部分老师有,33.3%的人认为大部分老师有,16.7%的人觉得绝大部分老师有。这说明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2.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结合多年的高职教育的经验,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所教授的内容也是标准化、规范化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这些职业素养和技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化到学生身上。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实践教学应占有主体地位。

2.2开设相关创新方法的课程

人的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秘,是有规律可循的。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一种技能,创新也不例外。应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创新的方法。

2.3重视学习和创新氛围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的潜力。学校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予各种奖励和优惠,将创新能力作为颁发奖学金和推荐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现工程项目和创新的事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4开展人文艺术类讲座式教学

尽管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定量和数学推导,但也有其局限性。想象、猜测、灵感、幻想、直觉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专门安排人文和艺术课程不太合适,可以要求学生参加这方面的讲座,发展讲座式教学培养人文情怀和艺术的抽象思维方式,这无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3.结语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我国高职高专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付诸有效实施的力度不够大。为了解决当下在校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应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本位特点出发的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景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2,(23):109-110.

作者简介:

谢斌(1973—),男,安徽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