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2016-06-16 16:30任丹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义策略

任丹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像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一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国际先进教学方法。因而,为了提高中国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改革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5-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数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并且效果显著。同样,新课改的浪潮也波及高中物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物理的教学已经从以往的灌输式向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过渡。教学重心也发生了转移,教师不再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成绩的高低,更多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1.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能证明学生对知识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高中生一直生活在高考的阴影下,为了能够被名牌大学录取,他们不断刷题,记题。其实对很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为了成绩的提高,只能按照教师所谓的技巧生搬硬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被禁锢,思维被限制,导致了一旦遇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悲剧”。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换言之,学生要能够通过做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缜密的思维,敢于质疑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决心。但是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忽视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成绩的提高。

2.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不同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它是一门规律的探寻课,学生看到的是现象,是问题。如果老师只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就会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不透彻,并且学习兴致不高。然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废弃了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机械地教学生方法,应试技巧,而是注重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并且自信心也会增强。

高中物理选修二中的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电磁场知识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可能掌握知识的内涵。但是学生如果自己到实验室亲自实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师的任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在这种教学方针的指导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各企业对职工的标准也十分严格。学生必须在学校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到了社会之后才能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质疑能力,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抗压能力。

对于高中物理而言,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前人经过多次试验,无数次失败才得出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结论,做了数不胜数的实验,最终才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他面对着许多人的质疑,经历着数次失败带来的痛苦。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对高中生的要求,敢于质疑,不惧权威,学会合作,直面失败,主动求知。这种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生以后进入社会,处理社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物理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面对冗长,繁复的物理公式,晦涩难懂的物理原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降低。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心发生了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合作,共同体验问题解决带来的喜悦,在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有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强调教师改变原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观念,转型为学生发展的领导者。新课改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更像是朋友。

3.2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轻松的过程,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就恰恰展示了这一点。与以往的物理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是主动寻找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高中物理会接触到关于磁场的知识,课本上讲到磁场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特殊物质,但是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仅仅依靠想像,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磁场的产生及存在原理。然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做实验,真切直观地看到磁场的规律。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让他们对问题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3.3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案,教学重心都做出了调整。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更加多样,提供给学生的选择更为多样化。学生的选择空间大了,学习变得会轻松些,学习效率也会因此提升。

4.结束语

面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的现状,培养现在化的人才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在高中的实施势在必行。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教师也将面临挑战,他们需要结合多种方式,多重途径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牛智丽.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7):158-158.

[2]吴婷婷.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122-122.

猜你喜欢
意义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有意义和无意义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