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单元集体备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06-16 16:51谢海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教研

谢海荣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1-02

教研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教研组活动的一项主要任务。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即是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析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并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的活动。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不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能借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各个学校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学校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如何抓实抓好备课工作,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充分准备,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教学部门工作计划中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这样才能为抓实集体备课这项工作保驾护航,促使每个教研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二、计划要早,实现“四定”

每项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先做好详细周密的计划,单元集体备课也不例外。开学初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安排单元集体备课任务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定时间”即学校分学科每周统一定出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此时间内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单元集体备课。

“定地点”即学校统一安排集体备课地点,要有多媒体体设备。因为在办公室内教师可能会做其他一些工作,如批改作业,写学习笔记,不利于专心投入集体备课中,所以要在其他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保证人人参与,而且使用多媒体体设备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做到边研讨边定稿。

“定主备人”即在开学初的教研组计划中安排出每单元的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根据主备人的初案一起研讨出共案。这样既分散了备初案的任务,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实现共同研讨时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能总揽全课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共案研讨。

“定内容”即每次教研组活动时要研讨哪个单元的内容一定要在计划中详细制定,这样组内教师根据每次要研讨的内容提前准备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起研讨出共案,保证研讨共案的质量。

三、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如何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的互动教研,集体教研,这就需要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每个教研组按学校规定步骤完成,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单元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 分解目标

单元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组教师通过提前准备,认真分析单元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中的地位,解读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通过交流研讨将单元目标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分解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细化每一课时的重难点,使组内教师都能找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二)集体备课 寻找策略

本组教师在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每课时用什么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每单元再挑选一课时进行细致研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点研讨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措施,确定学生学习重点内容时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讨利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单或小组合作要求,及怎样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小组汇报时教师抓住哪些难点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或点拨要重点研究。

集体备课时对巩固练习也要进行细致研讨,做到练习形式多样,内容有递度,检测内容全面,能及时检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纠错。

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范本,使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如何使用研讨好的教学策略进行上课。这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总之,单元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三)课堂教学 检测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备课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证明。这也是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的一种检验办法,既关注集体备课的过程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也要关注教学效果人人看到。

因此,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后,都要由教研组内安排一人执教,其他人参与听课,观察课堂上的教与学,检验教学设计的落实效果,通过研究预设与生成,检测备课效果。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设计,从而产生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也使关注备课效果成为全教研组教师的事情,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反思 提升质量

组内教师经过课堂实践后,再集体反思、研讨,总结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从而为今后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更恰当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做参考,这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突出教后反思的撰写,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研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单元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扬长避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更有利于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