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16 18:08李怀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李怀英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逐渐进行,高中的物理教学较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随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应用以后,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然后重点举例论述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6-01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课标改革也在日臻完善。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用传统模式来教授物理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情景,研究实践出适应时代潮流和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实际情况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是每一个高中教学模式研究者的重大任务。

1.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简介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事先写好的教案来实施教学,对于难易程度不一的知识点的讲解消耗的时间几乎毫无差别。而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则集中精神听取老师讲解内容,同时做好笔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讲解和接受的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不能事先知道老师课堂要讲授的内容,也就不能进行该范围的有效预习,同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由于忙着接受新知识,无暇进行深度思考,很难发现疑难问题。容易发现,传统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因此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这也是进行高中教育新课标改革的原因所在。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被普遍使用。所谓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规划制定出该堂课程合理的教学方案,该教学方案随后会公布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下次课程要学习的内容以及重点,然后进行有针对的复习,并列出自己不懂的或者有疑问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再次了解,对于自己有疑问的物理知识点则可以重点听老师讲解并且经过讨论之后向老师求教;下课前十分钟是教师预留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时间,这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做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或者相互讨论增加影响,也可以直接向老师询问获取答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理解思考下次物理课程的疑难重点,这对于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物理讲授的难度。

2.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对于难度比较大并且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理化知识很难接受,并且或轻或重的产生抵触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对于本身就具有很重要作用数理化学科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不得已来学习物理知识,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也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地步,同时缺乏自主学习性,完全靠老师来强行灌输知识点,物理学科也一直是很多高中生潜意识中的一道难关。

导学案经过提出和引进高中物理教学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轻松氛围下,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非常乐意跟着教师的教学方案去课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教师在课堂上只需重点讲解回答学生的疑问然后再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简单概括,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升,对于物理乃至其他数理化学科的恐惧心理也就会慢慢消除,这对于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高中教育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3.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

3.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导学案模式下,学生虽然也要经过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三个步骤,但是这三个步骤在导学案模式下又显现出很大的与传统模式的不同。由前面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简介可以知道,学生对于下次课程要教授的知识内容的预习是在教师写好的教学方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予学生预习的重点和方向,避免了学生盲目预习;在课堂上,教师也摒弃以往的单方面讲授知识,而是对学生预习所遇到的问题和设想提前了解以后,有重点有偏倚的讲解整节内容,在经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以后,对于还是不理解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老师会再次作出详细的针对性讲解;课程结束前的十分钟,老师会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讨论或是做课后习题检验课堂成果,并且在课后,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小试卷的形式来完成对一次课程效果的评价。

3.2注重方法的引导,扩宽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该课程开始以前,就要完成教学方案并让学生参考进行预习。在教学方案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本课程相关现实生活中的引导性问题,比如两小球相撞动量是否守恒、相撞前后动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并且对于课程的事先理解也会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个现实问题来逐步讲解课程知识,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解答中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课程重点。

3.3培养学生主体思维,以及问题精神

在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中,学生由于胆怯或者刚接触知识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很少有问题提出,这就对于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因为教师讲授完以后,只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才知道哪里没有讲清楚,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导学案下的物理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并且善于提问题,这对物理课程的掌握是有很大帮助的。

4.结语

随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以及兴趣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师的以引导学生学习为目的方案下,学生经过课堂讨论以后,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未来在相似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其他高中课程的教学也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华初.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3(06)

[2]宋继凤.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高考(综合版).2016(01)

[3]张慈善.浅谈“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29)

[4]付利.“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