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之我见

2016-06-16 15:03沈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拓展创设音乐

沈彤

【摘要】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本文就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做了相关的阐述,期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音乐 创设 拓展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4-02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调整好教育观念,把握好教育方向,选择好教学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不时的进行教学反思,革新观念,对幼儿进行好的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鸡、蛋壳、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之中。继续刚才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的引入部分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戴着相应的头饰,用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动作表现,将蛋儿慢慢打开,里面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再慢慢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鸡的过程准确的表现给幼儿看,要从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动作和眼神里来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对我的表演明白了没有?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

二、选材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幼儿的特点就是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我们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应注意这一特点。适当的选择易于表现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强的作品,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情绪。比如:选择的音乐教材《卡通之歌》,由于幼儿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动画片,所以对卡通人物非常熟悉,对于卡通人物的造型,动作,记忆深刻。教师在教幼儿这首歌时他们非常感兴趣,学习的兴致很高、学得很快,反复的模仿卡通人物,创造新的造型。

我们在设计音乐活动时要将歌曲、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打击乐、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带进活动当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之中。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教《维族小姑娘辫子长》时,先丰富幼儿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然后展示维族姑娘的图片。在学会歌曲后教给幼儿维族舞蹈的动作,让幼儿边唱边跳,最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编故事。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既学会了唱歌跳舞又丰富了社会知识,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力锻炼了语言表达力。再如: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歌词内容很简单,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三、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让幼儿去感受音乐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如,在进行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和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歌曲创编动作、创编歌词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创设开放式的音乐教育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创设开放式的音乐教育环境会吸引全班幼儿主动地参与、探索与创新,幼儿创造性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1)为乐曲、歌曲自编不同的动作表演;(2)用自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3)用动作、音乐形象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如,我们启发幼儿:“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唱出迷路小花鸭的孤独害怕、唱出小朋友的同情和关心?”“星星离我们那么远,用什么样的声音给它打电话才能听见呢?”“豆芽兵很累了,怎样走路?”“小蚂蚁搬豆,该怎样排队?”……让幼儿自己找感觉,体会音乐的轻与重,使个体在自我创造的反馈中得到享受。

五、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像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得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和小歌唱家,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活动使儿童萌发美感,通过具体的音乐游戏活动使儿童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冯同友.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拓展创设音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音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