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散结消核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45例临床观察※

2016-06-17 03:20闫宝环董淑梅邓彦东董玉霞崔晓燕王永军
河北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核淋巴结

闫宝环 董淑梅 邓彦东 董玉霞 崔晓燕 王永军

(河北省胸科医院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化痰散结消核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45例临床观察※

闫宝环董淑梅1邓彦东2董玉霞3崔晓燕王永军△

(河北省胸科医院中医科,河北石家庄050041)

【摘要】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消核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散结消核中药内服外敷治疗。2组均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8%,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9%,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散结消核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疗效确切。

【关键词】颈;结核,淋巴结;中西医结合疗法

淋巴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且好发于颈部。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全身抗结核治疗。由于淋巴结具有完整的包膜,抗结核药物难以渗透进入淋巴结组织内部,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同时结核病灶易形成脓肿、破溃、窦道,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1]。2002-01—2012-05,我们应用化痰散结消核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4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①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或核块与皮肤粘连,皮色不变或稍有红肿,界限清楚,有轻度疼痛,无明显波动感;②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③颈部淋巴结针吸病理示结核;④可有肺结核接触史。辨证属气滞痰凝型,瘰疬初中期,肿块坚实,无明显波动感,有轻度疼痛,苔薄腻,脉弦滑。

1.1.2入选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肺部X线片示无明显异常;颈部超声波检查示肿大淋巴结,结节孤立,较光滑,皮髓质分界较清,无液化;同意并能接受治疗、观察和各项检查者。

1.1.3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60岁;恶性肿瘤、淋巴结炎或其他疾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1.2一般资料全部90例均为河北省胸科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10例,女35例;年龄18~60岁,平均(31.3±1.7)岁;病程1~4周,平均(7.3±3.1)d。对照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18~60岁,平均(32.8±1.9)岁;病程1~4周,平均(6.9±2.8)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3HRZE/6HR方案化疗(3个月强化治疗,6个月巩固治疗)。异烟肼(H)(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95)0.3 g/d,利福平(R)(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701)0.45 g/d,乙胺丁醇(E)(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909)0.75 g/d,以上药物均空腹顿服;吡嗪酰胺(Z)(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2)1.5 g/d,分3次服。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散结消核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治。内服药物组成:柴胡15g,夏枯草15g,猫爪草15g,浙贝母12g,玄参12g,连翘10g,黄芪15g,丹参12g,甘草3 g。药物均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由专门人员配制,日1剂,水冲400 mL,分2次早、晚服。外用新癀片(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063)研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肿大淋巴结处,每日敷8~12 h,保持局部药物湿润,每日更换药物。

1.3.3疗程及其他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服药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每月做化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将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指标异常计为不良反应发生。

1.5疗效标准治愈:肿块消散或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超声检查肿块最大直径<15 mm;好转:肿块缩小或窦道脓水减少,全身症状改善,超声检查肿块最大直径15~25 mm;未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超声检查肿块最大直径>25 mm[2]。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78%,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89%,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颈部淋巴结核为目前常见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生,以女性多见。颈部淋巴结核发病原因有2种:①结核杆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②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内外科结合治疗,内科单纯西医抗痨治疗,需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使用疗程长,副作用多,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颈部淋巴结缩小缓慢,治疗后易复发;外科手术治疗,需彻底清扫淋巴结且术后仍需继续抗痨治疗,且术后切口不易愈合,这些不但增加了患者的换药频率,也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颈部淋巴结核属中医学瘰疬、老鼠疮等范畴。其发病多因肝郁气滞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随经络循行结成块于颈部,或因肺肾阴亏,火灼津成痰,痰火凝结成核于颈部。因此,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气滞痰凝。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消核为大法。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方法很多,一般使用内服软坚散结的药物,并有一定的疗效。化痰散结消核法主要是中药内服兼外敷同时使用。中药内服方中以夏枯草、猫爪草为君药,清泻肝火,消肿散结;玄参、浙贝母、连翘为臣药,滋阴降火,软坚散结;黄芪、丹参为佐药,补气活血,化瘀散结;柴胡、甘草为使药,疏肝解郁,协诸药入肝、胆经达病变处。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散结消核之功。现代药理表明,夏枯草、猫爪草有明显的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3-4]。新癀片由三七、红曲、人工牛黄、猪胆汁膏、肿节风、珍珠层粉以及水牛角浓缩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指出 “外病之理即内病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将新癀片外敷于肿大淋巴结,其治病的机制主要包括:①皮肤渗入。药物经表皮→真皮→毛细血管网→血液循环。②水合作用。中药敷贴在局部形成一种密闭状态,使药物易穿透入里,从而快速缩小肿大淋巴结。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西医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使肿大淋巴结得以控制并缩小,改善了患者的主要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晔,孙红,张云玲,等.猫爪草外敷辅助抗结核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的近期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3):257-2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7.

[3]薛芳,许占民.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5,54,62,64,260,274,284,321.

[4]王磊,张振凌.猫爪草胶囊的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46-47.

(本文编辑:董军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22

通讯作者:△河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41

作者简介:闫宝环(1972—),女,副主任中医师,硕士。从事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治,擅长结核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R522.05;R522.0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4-0554-03

(收稿日期:2014-12-02)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3184)

1河北省胸科医院药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41

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功能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3河北省胸科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4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核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一度浪漫的结核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疣状皮肤结核1例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