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7例临床观察※

2016-06-17 03:20吴艳红刘宇宏石志敏
河北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灸法脂肪肝护理

吴艳红 刘宇宏 石志敏

(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病案室,河北 唐山 063000)

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7例临床观察※

吴艳红刘宇宏1石志敏2

(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病案室,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对照组37例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2组治疗10周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9.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G降低(P<0.05),TC、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T、ALT及γ-GT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T、ALT及γ-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

【关键词】脂肪肝;护理;灸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肝脏损伤和大量饮酒史,以脂肪蓄积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其患病率不断攀升,在我国则已成为排在病毒性肝炎之后的第二大慢性肝病,而在发达国家居慢性肝病之首。目前,西药治疗本病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2013-01—2014-06,我们应用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7例,并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3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中华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2]的诊断标准。

1.1.2入选标准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2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3]: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之比<1.0。其中,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0.7但>0.5者为中度,≤0.5者为重度脂肪肝[4]。

1.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②有严重心、肝、肾、脑合并症,有精神疾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

1.2一般资料全部74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40.45±3.32)岁;病程3~10年,平均(7.23±1.43)年。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1.56±3.71)岁;病程4~11年,平均(8.01±1.5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45)200 mg,日3次口服。

1.3.2治疗组

1.3.2.1隔药饼灸治疗取穴:肝俞、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均取双侧。隔药饼的药物组成及制作:将柴胡30 g、白芍药30 g、茯苓30 g、白术30 g碎成粉末状,之后用醋调匀(可加促透剂),成糊状,用手捏压成厚约2 mm,直径为(1.0±0.2)cm的药饼。把药饼依次放在肝俞、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上(选择一侧),然后依次用艾条对药饼进行悬啄灸,每个穴位10 min,日1次。次日选择对侧的穴位依次进行,这样交替艾灸穴位上的药饼。日1次。

1.3.2.2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综合护理指导措施,主要包括:①饮食指导。合理控制热能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②运动指导。依据患者的医学检查资料,结合自身爱好等制订运动处方。 ③心理指导。从情志到疾病是一种量变的积累,很多疾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通过心理疏导,保持患者愉悦的心情,肝失疏泄的情况得到改善,进一步巩固疗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

1.3.3疗程及其他2组疗程均为10周。治疗期间禁食高脂饮食,并停用其他保肝降酶药。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

1.5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血脂和肝功能正常,B超示脂肪肝消失;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脏B超示有改善;肝功能基本正常;TC下降≥30%,LDL-C下降≥30%,TG下降≥30%。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B超示肝内回声及小血管显示较前有所改善;TC、LDL-C、TG下降原值的10%~30%。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血脂和肝功能仅部分变化,B超无变化[5]。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治疗前后TC、TG及LDL-C比较见表2。

治疗组(n=37)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7)治疗前治疗后TC6.01±0.893.05±0.32*△5.93±0.793.69±0.81TG2.94±0.831.34±0.41*△3.11±0.731.89±0.34*LDL-C4.01±0.953.01±0.19*△3.69±0.813.13±0.7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G降低(P<0.05),TC、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治疗前后AST、ALT及γ-GT比较见表3。

治疗组(n=37)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7)治疗前治疗后ALT112.58±41.0341.65±16.56*△126.67±29.6871.98±29.67*AST99.34±49.1646.78±17.34*△100.01±60.2560.32±40.57*γ-GT157.37±73.0750.36±32.34*△160.21±78.5683.19±40.57*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AST、ALT及γ-G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6]。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一次打击”和以氧化应激、肝细胞大量死亡为主的“二次打击”[7]。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中医学痞满、痰湿等范畴。形成过程大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湿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治疗应从整体出发,选择病因治疗,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合理的有氧锻炼,减轻体质量等。

TC、TG及LDL-C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原因,而AST、ALT及γ-GT是脂肪肝发生炎症的结果,两者是因果关系,从这2个方面研究更符合脂肪肝的发病特点。中医学认为,脾虚是发病之本,痰湿是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只有兼顾脾虚及痰湿,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在整体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均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口服。隔药饼灸集穴位、药物、热力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起到降血脂、降转氨酶的作用,也保护肝脏,防止肝损伤进一步加重,同时结合患者的综合护理,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解决了脂肪肝的病因问题。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西利宾胺片)是水飞蓟宾与葡甲胺盐合成制成水溶性衍生物,具有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不受损害,抗氧化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促使病变肝细胞恢复,以及直接、间接抗肝纤维化作用等[8]。但是其只能针对单一病因治疗,不能兼顾其所有发病机制。

肝俞是肝脏背俞穴,有疏肝明目、行气通络之功;足三里可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丰隆穴可化痰,利湿,健脾和胃,为治痰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脉所入之合穴,有健脾益气、利水行湿之功。四穴配伍,共奏行气通络、健运中焦、化湿祛痰之功。同时药饼中白术健脾,茯苓祛痰湿,白芍药、柴胡疏肝,加之艾灸。三者结合共达治病之标本。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T、ALT及G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Krawczyk M,Bonfrate L,Portincasa 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0,24(5):695-70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0,19(6):483-487.

[3]Farrell GC,Chitturi S,Lau GK,et al.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xecutive summar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6):775-777.

[4]Zeng MD,Fan JG,Lu LG,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J].J Dig Dis,2008,9(2):108-11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6]胡义扬.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5,10(2):149-152.

[7]谢萍,周新喜,张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3):201-209.

[8]路钧,路钢,段炬萍,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7,28(10):1126.

(本文编辑:董军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45

作者简介:吴艳红(1979—),女,主管护师,学士。研究方向:脂肪肝的中西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5.8;R284.1;R575.50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4-0621-03

(收稿日期:2014-08-13)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3250)

1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河北唐山063000

2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河北唐山063000

猜你喜欢
灸法脂肪肝护理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