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培养数感有效提升数学能力研究

2016-06-18 17:38刘等峰
成才之路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生活实际综合实践

刘等峰

摘 要:数感是学生对数学最直接、最敏锐的感觉,它是数学素养中最核心的组成,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从紧扣生活实际,无痕培养数感;结合问题解决,无痕培养数感;搭建实践平台,无痕培养数感三方面研究,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感培养;生活实际;问题解决;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37-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要紧扣数感的培养内涵,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阐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紧扣生活实际,无痕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特别是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很难,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巧妙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与教材无痕连接,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建立数感。

如在学习“厘米、分米、米”时,它是长度单位,是学好几何图形的基础。要让学生感知厘米、分米、米的单位有多大,教师不要过多的语言描述,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甚至让学生产生混淆现象。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入课堂,并巧妙加工,让学生亲历长度单位的探究。如1厘米,学生的拇指指甲宽度大约1厘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为1厘米的概念理解打下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长度约1厘米的物体,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中建构1厘米的概念。在学习1分米的长度单位时,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粉笔盒为感知对象,并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使学生对1分米有直观的感性经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长度为1分米的物体,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尺子上1分米的位置,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长度单位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要抓住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巧妙挖掘生活素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从而有效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二、结合问题解决,无痕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问题解决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结合问题解决的引导过程,帮助学生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炼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解决情境:新华小学六年级师生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动物园的门票为成人15元、小孩6元,10人起组团,每人7元。此次活动共有3名老师和22名学生参加,请你计算一下怎样才能买到最优惠的票价?此活动包含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也包含了组合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上,学生纷纷动起笔来,他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案,教师不进行任何指导和提示,任由学生自主计算。在课堂汇报时,教师让学生将计算方案呈现出来:有的学生说分开买,成人3个45元,儿童22个132元,共要177元;有的学生说用组团的方式买,共25人,每人7元,共要175元;又有学生说让7个儿童和3个教师组团,10人要70元,另外的15个儿童每个6元要90元,共要160元。问题解决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的数感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得到培养。

三、搭建实践平台,无痕培养数感

纵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偏内于课内的局限性,巧妙地引入了社会实践,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借助数学活动更好地参与数学探究,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意识到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并在活动中不断培养数感,发展能力。

如一年级在学习“几和第几”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几和第几,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如何突破呢?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请几名学生到指定位置参加活动,再巧妙地将“几和第几”的知识学习渗透其中,从而让学生亲历感性的认知过程,加深对“几和第几”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和指导,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出现问题,教师也不要急着指导,因为数学活动本身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在不断尝试与碰撞中获得发展。可以说,数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数感也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内化到知识体系中。

四、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数感是学生学好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感培养因素,精心引导,数感才能不断地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涛.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2]许小平.关于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评的思考[J].四川教育,2012(09).

[3]赖桂东.基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9).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生活实际综合实践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试论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